申报名录不等于搞知识产权专利
本报讯(记者王晶晶)日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尔、花儿、中国书法、中国剪纸、端午节、妈祖信俗等22个项目全部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为何没有入选?对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解释,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入选在国内产生极大舆论影响,因此这次首先申报了端午节。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兴义强调,“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两个名录不等于搞知识产权专利,别的国家同样可以单独或者联合申报,比如这次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名录,韩国日后同样可以申报保护本国的农乐舞。”
据悉,此次评选打破了每个国家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的限制。此次会议共有76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入选项目占到其中的28%。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我国已有29个项目入选,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