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将如何为股东拍电影
俗话说“人一阔,脸就变”。华谊兄弟和冯小刚们一夜暴富之后,是否也会“变脸”呢?这是再符合常理不过的疑问。我们曾经看到过很多故事,公司上市之后因为拥有了充裕的资金,就大举投资、胡乱花钱。华谊兄弟一直因为资金有限,不敢走大投资、大制作的超级大片路线。与《英雄》、《赤壁》相比,华谊兄弟近年来所拍的几部电影,都不过是瘦身版的大片,可以说是以巧取胜。如今,兄弟有了钱,也算是能“买豆浆,喝一碗,倒一碗”了,鸟枪换炮之后,拍一个大大的电影,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拍大片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中国式大片从一出生的那一刻就走火入魔,开始了对传统和历史的魔幻叙事。虽有几部大片取得了辉煌的票房成功,但这都是建立在美誉度江河日下之上的虚假繁荣。华谊兄弟投资冯小刚的《夜宴》,即是这股非理性浪潮中的一个泡沫。《夜宴》虽取得了1.6亿的票房,但对投资方来说,所获的微薄利润与恶评如潮之间,恐怕还是不难做出取舍。当下的中国式大片,受制于管制环境、导演和编剧的素质,已经令人难有期待。大投入、大制作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超级烂片制造的轮回。
过去的经验表明,烂片的票房大赚,最终靠的是成为一段时间内垄断性的社会话题,激发起未观看者的焦虑,观众为了不至于在主流社会舆论中失语而走进电影院。这中间,商业成功的逻辑非常脆弱。大片垄断社会话题的前提,是同一档期大片的匮乏,其深层原因是中国电影产业生产能力的落后,缺乏充分竞争而导致的垄断。
华谊兄弟上市之后,其他影视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谋求上市。可以预计的是,中国电影产业金融化之后,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行业。华谊兄弟的生产能力随着上市将大为提升,将达到一年制作6部电影。或许很快,中国电影产业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大片一旦扎堆,市场竞争充分,那么这种对社会话题的垄断将不复存在。有了市场的充分竞争,正常的市场法则和电影艺术规律,将真正发挥作用。如果是烂片,将极可能很快就被好电影挤下擂台。如果按照前些年的模式,继续投资于超级大片的制作,将是一场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高度市场风险的赌博。除非,有关各方确实已经脱胎换骨,练就了化腐朽为神奇的盖世神功。
华谊兄弟既然成了上市公司,就要为股东负责。从今往后,华谊兄弟将不再是单纯地为自己为观众拍电影了,他们还要为股东拍电影。这需要的不是华谊兄弟进行一次次商业大冒险,而是要有在一个不确定性很高的市场中,找到规避市场风险的成熟机制。目前,华谊兄弟过分倚重冯小刚是众所周知的风险,不过,随着冯小刚和华谊兄弟签了近10年的卖身契,这个风险已经大大降低。华谊兄弟乃至中国电影界的真正市场风险,不在于对导演的依赖,而是对商业电影的认知模式有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对股东的最大不负责任。这将直接影响其股价高低,和电影界各位新富们财富的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