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星期
旁白

犯事的方宏进和那些站错队的娱乐新闻

陈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20    [打印] [关闭]
    淡出公众视野很久的主持人方宏进一下子又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并不光彩的原因,这位曾经谨守“新闻人自己不能有新闻”原则的“新闻元老”,现在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由于涉嫌诈骗河北省隆尧县华龙面业有限公司(今麦郎生产商)120万元,方宏进近日被警方依法取保候审。如今,通过任何搜索引擎,关于方宏进的负面信息数不胜数,网帖将方宏进更多“劣迹”暴露在网络上。这位曾经是央视著名栏目《焦点访谈》的元老级人物、后转战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被网友揭发“打着财经节目幌子到处骗钱,某保健品、安信地板、今麦郎统统被他骗,现在已被SMG辞退。”

    方宏进的劣迹自然会有法律来处理。有意思的是,众多媒体在报道方宏进“犯事”这一新闻事件时都将其归列到了娱乐新闻的队伍里。当事人是娱乐明星吗?不是,方宏进曾经的身份只是一名主持人,而且还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和娱乐毫不相干。是因为他犯事的内容和娱乐相关吗?当然也不是,他不是要拍电影或出书,而是因为经济纠纷触犯了法律。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则和娱乐毫无关联的新闻,却被报道者们一致归列为娱乐新闻?

    思来想去,恐怕和“央视”这个符号有关。这些年,只要和央视沾边的新闻,都被其他媒体娱乐化了,至少,这些新闻都被归列到其他媒体“娱乐新闻”的版块中去了。无论是主持人着装出现瑕疵,还是偶尔打了一个哈欠,或者是念错了一个字,关注此类新闻的媒体统统将其置顶到娱乐新闻的版块中,而事实上这些主持人基本都和娱乐节目无关,他们都是正襟危坐地主持着严肃的时政新闻节目的人。

    在生产新闻产品的这条流水线上,和央视沾边的新闻基本都是“畅销品”,无论事情分量的大小或真假,只要有那么一点儿动静,都能激起一片涟漪。比如年初央视的大火,比如央视新大楼造型的象征意义的争论,在这些新闻传播的背后,似乎隐约可见种种难以言说的舆论表情。这些表情可能是幸灾乐祸的——中国的传媒机构,央视独特的地位令其他媒体艳羡不已,“带头大哥”出个把差错,大众偷着乐一把,总是可以吧?这些表情里也可能带有很多期许成分——放大那些和央视有关的新闻,甚至将其娱乐化解读,也算是一种对“带头大哥”的考验?最近一个典型例子,莫过于今年央视改版前后诸路媒体那些有影没影的炒作。

    方宏进犯事这则不大不小的新闻能够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也正“归功”于方宏进与央视的关系。方宏进曾经是央视的人,他朴实、诚恳、稳重的形象曾经几乎等同于《焦点访谈》的标志。因此,这个“公众人物”成为其他媒体眼中的“娱乐人物”,将他和他所发生的那些事放置在娱乐新闻的版块中,似是理所当然。其实,这些“娱乐新闻”都站错队了,只不过公众已经习惯了它们站错队而已。在公众习惯性的思维里,靠电视节目出名的,尤其是靠着央视这个大舞台出名的,都是“明星”,央视俨然已经成了一个造星大舞台。

    较之于其他媒体的性质而言,电视媒体的娱乐性比较强,所以其他媒体一般都把电视行业的新闻或者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发生的新闻视为娱乐新闻,不是不可以,但在这个习惯性思维背后,是一分浮躁病态。央视固然在有意无意间将它的从业者“打造”出足可与娱乐明星相提并论的知名度,但本质上,这些“公众人物”就是普通的新闻工作者。忽视本质上的职业角色,而仅仅看重职业外在的荣光,不能不说是一种略带病态的浮躁。普通公众有这个习惯性思维,不难理解。但作为媒体,做报道的时候,是否需要一番更理性更负责任的思考与行为?

    显然,喧嚣时代里,传媒娱乐显示社会文化走向的这一脉象,必须尽快得到应有的重视了。以此来审视“一央视便娱乐”的报道趋势,那些站错队的“娱乐新闻”是不是也该归位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