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星期

一个人的品质永远不被OUT

——读《我的父辈》
本报记者 吴晓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20    [打印] [关闭]
    给子孙后代留下点财富,被中国父母当成自己的神圣使命。但是,当父母穷尽一生为孩子留下一幢房子、一笔投资甚至一个公司、一份产业时,是否想过,还有没有比这更重要的财富呢?什么样的财富才足够让自己的孩子享用一生?

    读《我的父辈》,时常会想起“父辈的旗帜”这几个字,它来自一部美国二战片的译名,只不过,书中讲的大都是些家常琐事,远不是硫磺岛恶战的惨烈与刺激。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57位开国元勋、开国将帅与功臣之后集体讲述的父辈的故事,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共和国的缔造者对于财富的理解和认知,它们穿越时空传承到今天,却依然光亮如新,依然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书中文章的作者,大多都是普通的教师、医生、科研人员、基层干部,他们没有因父辈是开国元勋而坐享父荫,倒是用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情回忆,让那些已经淡去了的历史细节再一次鲜活起来:

    因发现女儿生活上有些娇气,刘少奇写信到学校不同意她党员转正;在教师地位低、待遇差的20世纪80年代初,陈云却要求女儿重返中学讲台;叶剑英的女儿因为婚礼上没有及时给工作人员送喜糖,而被老爸沉下脸来责备“没有礼貌”;改革开放初期,不少高干子弟利用各种关系挣了大钱,伍修权的儿子刚跃跃欲试要下海,父亲却宣布“我们家的孩子哪个也不许经商”。

    “衣服可以穿破洗破,但别被人指破”(贺龙),“只有爱劳动,才会爱劳动人民”(张国华),“真金不怕火烧,不是真金烧掉更好”(李聚奎),“谁请客,谁花钱,绝不能揩公家油”(宋时轮),“干部脱离了群众,才会自己打倒自己”(苏振华),“把我身体解剖了,给人类作最后一点贡献”(彭德怀)……

    在今天的人看来,他们的价值观多少有些OUT了。当今社会,人们更看重的是物质财富,因为那是真切的、实在的。谁家买了新房,谁家购了新车,谁家子女的婚礼搞得阔绰,谁家老人的丧事办得气派。这一切,不但被很多人当成自身奋斗的目标,而且成了他们教育子女成长的素材。然而,当我们的物质财富积累得越来越多,精神财富却在日渐稀释。

    英勇的、忘我的、奉献的、拼搏的……翻开《我的父辈》,父辈们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后代:最重要的财富,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对权力的自律,是献身公共事业的热情和能力。有了这样的财富,人就有了“精、气、神”,即使生活清贫一点,内心仍然充实坦然。

    父辈的旗帜,其实就是一种我们可以时时体察得到的精神力量。父辈们就是那样一路走过来的,漂亮地完成了他们那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然后从容自信地把那面旗帜交到后辈手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