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图记
诺贝尔奖给CCD
当年,两位美国科学家正在研发CCD感光元件。
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威拉德·S·博伊尔和乔治·E·史密斯与华裔科学家高锟。评委英厄马尔·伦德斯特勒莫手持数码相机说:“没有CCD,数码相机的发展将更为缓慢。没有CCD,我们就不会看到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令人诧异的图片,也不会看到我们的邻居火星上的红色沙漠图像。”
1969年,博伊尔与史密斯发明了CCD,取代了传统的银盐胶卷。借助这项发明,现在全世界的数码相机用户都能方便快捷地捕捉到珍贵的瞬间。而传统胶片难以企及和记录的领域——小到为细胞拍照,大到在太空拍摄并实时传回地面,CCD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委会赞扬这一发明为摄影技术带来“革命化”的变革。
我们的生活因此而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麻烦也接踵而来。
人道主义奖给卢广
《中国的污染》之一。
10月14日,卢广以摄影专题《中国的污染》获得第30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获得此奖的摄影师。
《纽约时报》网络版刊登了这组有关中国工业发展引发各地环境污染的照片。关注这些让人震撼的影像的同时,更值得留意的是照片下的那些留言与辩论,在对中国的环境污染表示担忧的同时,更多的争论围绕在是否要将“污染”这个标签与中国挂钩,因为环境污染并非只是中国的问题。
同样饱受争议的卢广,最近在接受某画报专访时表示,“现在已不再那么渴求得到‘奖’的肯定,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如何拍好照片,如何更多地帮助别人上”。这才真的是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所秉持的“以人道主义为主题,反映现实生活”原则。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马丁·帕尔伦敦抗议
马丁·帕尔在伦敦街头手举标语以示抗议。
英国的摄影师们近日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我是摄影师,不是恐怖份子!”最近在英国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针对英国的“禁拍令”,包括刚刚在中国举办首次个展的摄影师马丁·帕尔在内的众多英国摄影人参与了街头抗议。
事情起源于一对澳大利亚父子对英国一座高度敏感的建筑拍了照,但事实上,英国警方早已把向反恐立法机关申请禁止摄影师展出作品作为例行公事之一,摄影记者在一切公众场合的行踪也都被记录在案,来英游客同样列为特别关注对象。简言之,英国变成了禁拍区。在美国,早在2007年纽约就曾公布对于公共场合摄影行为的限制提案,虽然数月后政府终于妥协,但是近年来,反拍摄的文化氛围在世界各地蔓延。被“反摄影”激怒的人们成立了“不是罪”网站,每位摄影师手持卡片,上面写着:“这是犯罪??我真不是恐怖份子!”
只是,在摄影被滥用的今天,作为摄影师,我们又如何证明自己?
花车的见证
《国庆花车》之一。
美国艺术家凯西·比克的摄影展《庆祝变化》近日在北京展出。凯西从1985年偶尔拍摄到中国的国庆游行之后,每隔五年,她都用相机记录中国的国庆游行。这次展览就呈现了1985年以来的游行场景。
凯西非常喜欢游行中的花车,她的照片里,花车成了中国20年发展的见证。1984年的花车上写着1983年棉产9274万担,1983年粮产7746亿斤,花车二层是猪、牛等家禽的模型;1999年的花车明显更加精致,不仅有造型可爱的粮仓,还多了工农兵浮雕;今年的国庆游行有60多辆来自各省区市的花车驶过长安街。凯西惟一遗憾的是,1999年大阅兵时只能在宾馆看电视直播,但她还是在电视机前拍下了游行场景。
和约翰·汤姆逊这位清朝末年拍摄普通中国人生活的英国摄影师相比,凯西这个外来者的影像要温和的多。在凯西的镜头中,这是别人的历史。对我们来说,有时候从别人的眼中回望我们的历史也是种勇气,因为这原本就是一个“众生喧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