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女"事件何以让人恐慌
这些举措当然是必要的,也是这次闫德利事件应当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但闫德利事件所透露的更重要的问题,也许会被这一假闻的一波三折而掩饰和忽略,即艾滋病的性传播链条。为什么涉案者会采用此种公布买性者手机号码的方式来中伤闫德利,原因在于这种方式最容易获得恐惧和轰动效应。而且,从闫德利事件曝光到如今,这种恐惧和轰动效应还在波澜起伏,暗潮汹涌。
“艾滋女”事件注定要引起恐惧和轰动效应,是基于目前社会的一些见惯不惊的现象。中国一些地方的性买卖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主要分布在发廊、酒店、洗浴中心、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和街头巷尾。中国目前有多少性工作者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专家估计约有400多万人。这些因素当然成为闫德利事件一披露,人们就深信不疑和震惊的基础。但是,让人恐惧的是艾滋病通过性途径的传播。
在地下性买卖繁荣的同时,艾滋病传播的威胁却也与日俱增。专业人员分析,中国的艾滋病传播已经由输血、吸毒(共用注射器)逐步转变为性接触为主的传播。而针对性传播的主要途径,专业人员以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安全干预的措施,其中主要是向娱乐场所100%提供安全套和向性工作者讲解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但是,中国各地疾控中心对娱乐场所进行干预的理念和做法也同样引起了激烈争论。例如,哈尔滨、广州等地疾控中心就曾培训当地性工作者,讲解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教她们如何使用安全套,免费发放安全套,并留下联系电话,让性工作者能随时获得帮助等。但这样的行为遭到反对,认为是在鼓励和允许性买卖,是对违法行为的默许。在这样的舆论下,一些地方对娱乐场所的干预工作基本偃旗息鼓。
这也成了闫德利与279名男性有性接触假闻的最恐惧处和惊爆点。因为,闫德利与279名男性的性接触是假的,但并不意味着大量的性工作者不会与或多或少的买性者进行性交易,更不意味着他们在进行性交易时能获得简易的安全套的保护——即使使用安全套,也并非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所以,只要这些买性行为不断大量地发生,而且安全知识和保护行为又不到位,艾滋病的传播也就可能到滚雪球的地步,这也是闫德利与279名男性有染假闻的惊恐之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于1967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的六度分离理论,认为任何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建立起相互联系,而这两个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今天,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的性传播疾病是1个与280个的关系。一个人如果与另一个人发生性关系,就有可能与同此人发生过性行为的所有人都间接发生了性关系,而这个“所有人”的数量是286人。所以,闫德利事件的真正噩梦在于,艾滋病通过性传播途径正在威胁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