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事件”主客场报道看新闻的主客观
注意到,《华商报》在对“苹果喂猪”事件证伪时,着重突出了这么几个要点:一是65岁的乔林生非常气愤地称“苹果喂猪”是胡说;二是当地果业局长许虎林介绍当地苹果销售还算喜人的情况;三是发帖当事人杨明学说他家“共种了7亩苹果,采摘大约两万斤,目前以2.2元/公斤价格被果商订购”,面对果业局长的质问,发帖人杨明学很愧疚;四是当地警方已展开深入调查,用意到底是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面上看,新闻能做到这个份上应该算得是铁板钉钉,不容质疑了。费解的是,《新快报》在对杨明学采访后得出了迥异的结论。杨明学谈到的所谓预订,对方只是给了100元钱后没有下文。当地下塬村村长杨林则告诉《北京青年报》,“全村百余户果农中目前还有95户的苹果无人收购,也没有收购意向。”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外地媒体反映的事实与当地媒体有着根本性的出入。当地媒体报道着眼点放在对网络事件的证伪,而且“请出了”分管领导。外地媒体则直接从当事人以及基层组织的事件源头入手。横看成岭侧成峰,新闻报道当然允许角度自由选择,对事实报道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但基本是非如果出现根本性出入则往往意味着,要么报道本身存有严重疏漏,要么有一方有意忽视什么突出什么。
虽然暂时无法得知这场新闻报道战中到底谁是谁非。不过,从报道效果来看,当地媒体的报道无疑更有利于地方形象的维护,外地媒体则抛开了当地领导这样的浮光掠影。两种不同风格,折射新闻报道的主客场意味浓厚。
主客场原本是运动场上的事。主场优势不仅仅表现在队员对场地的熟悉,还往往表现在观众的支持与各种外部环境的你情我意。有趣的是,类似主客场新闻报道现象屡见不鲜。一旦某地出现较有影响的事件后,当地媒体往往更多地体现领导干部如何重视如何做工作,而外地媒体则将重心更多地倾注于事实本质,层层剖析原委。
新闻报道当然有自己的角度,但如果无法摆脱主场的权力与利益纠葛,自然难以达到新闻的客观效果。主客场新闻现象的泛起,从新闻业务角度上讲有失偏颇,从事件发展角度上讲也无益于及时正确处理。就陕西旬邑县的“苹果事件”来看,当前最要紧的是抓紧时机帮果农推销掉那些苹果。可以肯定的是,当地苹果到底是否很好卖、是否真的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仅个别领导说了不算,尚需市场来做足下篇文章。除此之外,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选择的主场角度,都难免过于主观之嫌,即便出于再大的善意,也未必就能收到更好的结果,没准还会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