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精神走近青年一代
李娴婧并不是唯一的“调研者”。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今年像这样的暑期作业有9000多份,而这只是该校“寻找西柏坡精神”活动的一部分。
那些被越来越淡漠的历史
就在几年前,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因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外语小语种健全的高校,成为西柏坡纪念馆为数不多的共建学校,纪念馆常年配有学校来的实习生。
2008年年底,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试图改变这种实习基地的唯一身份。“现在的青年人可能有人知道延安精神,有人知道井冈山精神,可是没多少人知道西柏坡精神。”学院院长孙建中说,在他看来,西柏坡的这段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更何况西柏坡精神中还有现代大学生所需要的诸多精神元素,“譬如吃苦,譬如坚持,譬如谦虚”。
今年年初,学校和西柏坡纪念馆共同发起创办了中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研究网,成立了大学生西柏坡精神研究会。
5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关于西柏坡精神的问卷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却让学校负责人感到无奈:对于西柏坡精神核心的回答,正确率只有17%!
难道这段历史真的被淡漠了吗?怎样才能让网络上的西柏坡精神鲜活起来?
“革命前辈把精神留在了西柏坡,我们就应该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孙建中说,这是他发动学生们寻找西柏坡精神的初衷,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2008级英语系的赵远征在入学之前对于西柏坡精神几乎一点都不了解,这个只在历史书上才看到过的地名,在她眼里唯一的印象就是“革命圣地”。
“周围的同学、朋友没有几个人了解西柏坡,更没多少人理解西柏坡精神。”她曾经把这种“不理解”看得很正常。
像赵远征一样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她曾经和其他同学一起到石家庄的各个高校发调查问卷,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们大部分都对西柏坡的历史感觉很淡漠。
“应该让学生们了解先辈们曾经取得了什么样的胜利,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进步是有其历史积淀的。”校团委书记陈乐音说。
今年5月底,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在西柏坡举行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爱我的祖国,寻找弘扬西柏精神”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全校400多名学生干部到西柏坡参观,并聘请西柏坡纪念馆馆长王荣丽等44人分别为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荣誉院长、荣誉副院长、客座教授、总政治辅导员及传承西柏坡精神班级政治辅导员。6月,西柏坡纪念馆专场报告会走进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学校组织了主题班会。有的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研究网上留言:“站在先烈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对比自己的生活环境,我觉得没有理由不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寻找的体会是深刻的。赵远征说,当初学校组织去西柏坡,她心里还暗暗抵触:就是一个形式吧,没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真正去感受西柏坡精神的时候就明白了,跟革命前辈比起来,我们身上所缺乏的太多了。”这个来自黑龙江、被全家人当做宠儿的小姑娘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她觉得自己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她在西柏坡精神中学到的。
“第一轮的寻找西柏坡精神,更多的是让学生们了解西柏坡的历史。”在孙建中看来,学术研究中怎样精确地界定这个精神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更关心的是它能否对大学生们的价值观给与引导,“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吃苦耐劳,谦虚谨慎,坚持不懈,勤俭节约,忠诚奉献……这些并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的,关键是怎样去应用它。”
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精神
今年暑假,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学生都收到了辅导员发来的暑期作业——“寻找新时期的西柏坡精神”。
“爱岗敬业,这是我找到的现代西柏坡精神。”张娣把自己的暑期作业总结为这样一句话。暑假里,在她认识的一位普通银行职员——徐立均身上,她发现了爱岗敬业的真谛: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这样的寻找中,很多学生表示发现了以前自己从未注意过的不足——浮躁,娇气,缺乏责任感,眼高手低……“当我寻访鸡西市第二分兵工厂的贾书记时,看到作为企业领导人的他依然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作风,深受触动,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概念一下子就成为现实中可以触摸到的真人真事。”在赵远征看来,这次的寻找让她觉得以往概念化的西柏坡精神离自己更近了,因为自己也可以成为有这样精神的人。
“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吃苦、坚持的精神,缺乏做事专注的态度。寻找并且学习西柏坡精神,正可以弥补他们这方面的缺憾。”英语系主任李晓亮认为。在他看来,大学课堂教育中欠缺道德教育环节,而这恰恰是学生们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课,因为“懂得了社会的苦,才会更加珍惜学校学习的机会”。
这一课,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学生在这个暑假补上了。在他们寻找新时期西柏坡精神的暑期作业中,他们寻访企业领导人、白领、老师,有的寻访对象甚至就是普通市民,但在这些人身上,学生们找到了要找的答案:各种各样的西柏坡精神——拼搏、敬业、艰苦朴素、不怕困难……
“我们会一直需要西柏坡精神”
刚刚结束了在西柏坡宾馆实习的吴芳菲觉得特别幸运,因为能在毕业之前有一次机会寻找新时期西柏坡精神,对她而言是一种人生的历练。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少干活,也谈不上吃苦。但在西柏坡就不一样了,宾馆每天的接待量特别大,我们在那里做实习服务员工作量也很大,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喊苦。和前辈们比起来,我们这点苦不算什么。”现在的吴芳菲不仅能吃苦,而且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坚持,知道了和团队团结协作,“这些是一些大学生普遍缺乏的”。
在孙建中看来,这样的实习不仅提供给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机会去深刻体会西柏坡精神。
日语导游系的韩舒燕,脑海中常常会闪现一些伟人在西柏坡的故事,那是她在那里做志愿者讲解员时经常要给游客讲的:毛主席把新房子让给年长的朱德,任弼时抱病工作……她发现这些故事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自己常常会为这些故事而感动不已。
“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那种精神会影响我一生,而且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她说,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西柏坡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为什么在压力和困难之下,有的人就业创业不成功,有的人却成功了?西柏坡精神给我们以启迪——踏实、坚持、艰苦奋斗,这些精神是成功不可缺少的。”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很注重学生是不是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是具有团队精神。这些也是西柏坡精神里所包含的,是大学生们所需要的。如果你不能吃苦,不能坚持,不能接受有些在别人看来待遇等方面都比较低的工作,那么你就有可能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孙建中说。
如今,2007级的陆琦觉得西柏坡精神已深深渗透进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看到同学吃饭时浪费,她会劝说;看到有喝完的矿泉水瓶她会收集起来;教室里没有人时,她会随手关上灯……“我们会一直需要西柏坡精神。”陆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