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

荧屏“谍影”重重 69.1%的人认为多数在跟风

69.7%的人半年内至少看过两部谍战剧;
57.8%的人认为部分谍战剧失去了革命历史题材所应具备的传统特色与文化品位
本报记者 吴晓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29    [打印] [关闭]

    

    谍战剧《最后的99天》剧照。

    熊涛供图

    银幕上,《风声》、《秋喜》“猛料”横飞,似乎是要将血腥进行到底;荧屏上,各路谍战剧更是排着大队,熙熙攘攘。自从半年前《潜伏》红透内地以来,谍战剧迎来令人叹为观止的热潮:《红色电波》、《谍影重重之上海》、《最后的99天》、《地上地下》、《延安锄奸》、《绝密1950》、《剑谍》、《秘密列车》、《秘密图纸》……一时间,荧屏“谍影”重重,打开电视全是那个年代的“特殊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暑期荧屏上先后播出的谍战剧多达十余部。而近几年创作的谍战剧,有60余部正在等待档期登陆荧屏。今年还有三成的谍战剧因为排不上档期,无法与观众见面。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173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7%的人半年内至少看过两部谍战剧,23.0%的人看过的谍战剧超过三部。

    大家全都在拿《潜伏》说事儿

    电视剧《潜伏》热播后,同名电影版《潜伏》的拍摄也确定于年内启动。注意一下正在热播和即将播出的谍战剧,大家全都在拿《潜伏》说事儿。

    《勇者无敌》先地方台再“上星”播出(即在省台中的卫星频道中播出,届时全国各地观众都能看到——编者注)的轨迹,与《潜伏》“不谋而合”;《冷箭》的口号是“上半年看《潜伏》,下半年看《冷箭》”;《地下地上》更因剧情和《潜伏》多处“神似”,曾被告上法庭,成了一大卖点;而把《潜伏》主角换成美女,打出“女版《潜伏》”旗号的,仅目前正在制作的就有《内线》和《旗袍》两部。

    谍战剧为什么这么火?调查中,67.3%的人认为是谍战剧剧情悬念丛生,观众可跟着剧中线索推理思考;63.2%的人指出,脱胎于上世纪“反特剧”的谍战剧,既勾起了中老年观众的回忆,也给青年观众带来新鲜感;52.3%的人觉得谍战剧既符合“献礼”要求,投资又远远低于战争剧,收视率还有保证。

    在《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制片人吴毅看来,高水准的电视作品太少,也是谍战剧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2005年以来,我国国产电视剧每年产量都突破了1.4万集,在各家电视台播出的总量在7000集左右,其中3000集左右进入黄金档。但真正能被观众记住的,可能连10部都不到。”

    调查显示,70.5%的人认为,谍战剧跟风现象带来的将是又一轮市场恶性循环;55.8%的人认为,同类题材泛滥无形中挤压了编导、演员的创作空间;47.3%的人认为,当下的谍战剧热潮是影视行业急功近利、浮躁短视的表现。

    曾执导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电视剧《大雪无痕》的导演雷献禾对此也有同感:“什么火,投资商就投什么,一批导演一窝蜂地去拍,之后各大电视台又会一窝蜂地去买,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荧屏充斥着同类题材,最后造成题材贫乏,创作者找不到真实的生活,去凭空想象,创作上肆虐着浮躁之风。”

    “谍战剧估计有1/3会‘死掉’”

    “为什么地下党身边总要有假妻子、真情人,还非得要有一个敌方女特务为他牺牲?”有观众这样调侃。针对暑期档荧屏热播的数部谍战剧,更有网友总结出七大“俗”:特务多为美娇娘,动作枪战齐上场,故事单薄史料挡,假的妻子真的郎,敌我之间恋爱忙,勾心斗角本事强,对白肤浅旁白扛。

    调查中,69.1%的人认为,大部分谍战剧只是跟风之作,缺乏独特的风格与精巧的剧情设计;57.8%的人表示,部分谍战剧套用美剧模式,但往往只是盲目借鉴,失去了革命历史题材所应具备的传统特色与文化品位。这些都是当前谍战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谍战剧量多不可怕,可怕的是质量差,制作粗糙、构思不严谨。”已经和易丹联手创作了《誓言无声》、《誓言永恒》等5部谍战剧的编剧钱滨坦言,不管是什么题材的作品,多了就滥了。

    作为最早开拍谍战剧,海润影视也是近两年拍摄谍战剧最多的。该公司董事长刘燕铭表示,今年公司谍战剧的拍摄计划将告一段落。“过了2009年,谍战剧应该会降温,观众不能每天老看打仗、抓特务啊。”

    一位正在拍摄谍战剧的影视公司发行负责人也表示出担忧:“明年电视台肯定消化不了那么多谍战剧,估计有1/3会‘死掉’。”

    “我希望有些人可以知难而退”

    除了惊悚诡异的音效、绮丽的画面、司空见惯的刑讯逼供,谍战题材如何出新,是导演和演员面对的课题。

    谍战剧出路在哪里?调查中,63.6%的人认为,作为一种类型剧,谍战剧在题材上应该进一步创新,而不是一窝蜂地盯住《潜伏》的模式;62.1%的人表示,谍战剧不能只有惊险刺激,还必须有深刻的人文情怀与理想高度。此外,54.2%的人认为,各种题材电视剧都应走创新之路,避免盲目跟风。

    近日,《冷箭》在央视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共和国往事:1952年,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四川各地监狱人满为患。为保卫胜利果实,缓解政府压力,一支堪称中国第一支劳改公安部队的特殊部队,在没有高墙电网,且警力装备极有限的条件下,押解数万囚犯西进,在荒无人烟的雷马屏建起监狱农场……

    在近期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的《密战》中,现代高科技在谍战中的运用让观众大开眼界。立体化的实时监控设备、网络跟踪监测、语音处理技术、手机窃听等各种高科技窃密装置和方式,让观众感受到现代窃密手段无孔不入。

    在制片人俞胜利看来,内容是谍战剧取胜的法宝:“我觉得这类题材不存在真正的审美疲劳,就像爱情喜剧一样,永远有人看,关键看你故事好不好,拍得好不好。”

    孙红雷近来也透露,正在和《潜伏》的导演一起策划新的谍战大戏,目标是超越《潜伏》。“有人说国内谍战戏太多,演到头了,但我觉得可以找不同切入点。”

    看勾心斗角,看你死我活,看英雄孤胆探虎穴,看美女患难救英雄……谍战剧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装着无数编导在其他题材影视剧中不能实现的野心,装着无数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企望的梦想。

    但是,作为编剧,钱滨期待着谍战剧的高潮尽快退去,“谍战剧成了一个鱼龙混珠的地方,我希望有些人可以知难而退,留下来的人可以严谨一些,多拍精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