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
大学生“村官”黎锦林:

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工程”

本报记者 甘丽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29    [打印] [关闭]
    从黄浦江畔到秀水河边,从大上海到小山村,从公司“老总”到大学生“村官”,黎锦林的路似乎越走越窄,但其实他的事业越来越大,胸怀越来越宽。

    在黎锦林的带领下,人口不到1400人、面积不过2.1平方公里、地处湖北大山深处的宝塔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人均收入逾万元,成为“全国文明村镇”。

    官虽小,却离百姓最近

    黎锦林17岁时考入武汉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后,他当过公务员,做过企业主管,并在上海创办安而雅科技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然而,2006年春天,黎锦林平静而多彩的都市生活被打破了。父亲突然来访,希望他能回乡,带领村集体企业继续向前。家乡县委书记也几次来到上海招商,号召在外创业的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无法拒绝家乡父老的期盼,黎锦林接下了这一“任务”。在以百万年薪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自己的公司后,他提着简单的行李回到宝塔村,担任宝塔村村委会主任、宝塔砂布厂厂长,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父亲黎泗保是宝塔村老支书,全国劳动模范,曾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办起宝塔砂布厂,把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变成了人均年收入5000元的小康明星村。回乡时,父子俩有过约定,儿子辅助父亲3年,随后父亲再退休。没想到10天后,父亲却意外辞世。

    父亲去世后,村里和周边几千人前来家中吊唁,几百人失声痛哭,为其彻夜守灵。这一幕幕,深深地震撼了黎锦林,并引起了他的反思:一个人活着,怎样才算有价值?他渐渐明白了做“村官”的价值——官虽小,却离百姓最近。

    刚性治厂,柔性治村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宝塔砂布厂危机重重:各区域代表互相串货,打价格战;设备、工艺和技术久未更新;缺乏品牌和服务意识,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合格率低,销售额连年在低位徘徊。

    经验告诉黎锦林:不把这种低水平、作坊式的企业改造为一个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现代企业,宝塔村就难有大发展。改革过程中,最难的是观念的冲突和人情的羁绊。

    厂外贸科科长是黎锦林的堂兄,业绩老上不去。黎锦林提醒过多次,但堂哥自认是嫡亲,并不在意。黎锦林要求他在一个月内拿出的外贸科新的业务拓展计划和提成考核方案也是久久没有回音。黎锦林毫不留情地将其撤职。不久后,黎锦林以10万元年薪,从广州请来一名总工程师,组织进行科技创新,并请来英国专家指导生产。

    面对现状,黎锦林坚持“刚性治厂、柔性治村”:治厂以刚为主,强调制度管理,奖罚分明;治村则以柔为主,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情和耐心去融洽感情,化解矛盾,凝聚人心。

    现代管理和市场机制逐渐得到认同,砂布厂也脱胎换骨,获得新生。去年,砂布厂销售收入达到两亿元,全村工农业总产值提高到3亿元,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万元。

    企业改革初见成效后,黎锦林开始思考宝塔村的未来发展,大胆提出了建设宝塔大道、宝塔农民花园、宝塔农民科技园等的5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今,原本被认为“天方夜谭”的各项规划均已基本实现。

    延揽人才建设新农村

    黎锦林常常思考,与城市比,农村最缺的是什么?是交通的不便、资金的匮乏还是技术的落后?

    3年“村官”实践,黎锦林发现,“农村现在最需要的还是人才,把更多人才引进农村,让更多人才留在农村,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工程’”。

    为此,黎锦林曾尝试为村里引进人才。在北京、上海、郑州,只要遇到合适的人才,他都会不遗余力地鼓动来村,甚至不惜高薪聘请。然而,人家一听是到偏远农村就没了兴趣。有的虽被他的热情感染,只身前来,最后却因熬不住寂寞黯然离开。

    国家选聘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官”的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每年,他都要给新聘大学生“村官”讲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在农村施展才华。

    他同时感到,只有帮助大学生在农村成功创业,才能真正为农村留住人才。他从自己的公司拿出3000万元,配合湖北省委组织部和团湖北省委设立了“湖北大学生村官创业宝塔基金”。

    “有人问我,你觉得咱们农村真能建设好吗?现在大学生去当‘村官’真能干出名堂吗?”黎锦林说,“3年前,我可能无法回答这些问题。3年后的今天,我可以充满信心地说,咱们中国农村一定能建设得很好!农民朋友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天性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好打交道。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只要你把他们组织起来培养好,我们的父老乡亲一样能闯市场、经风险、打出新天地,干得很漂亮。”

    本报武汉10月28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