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
星期

校媒记者和专业记者差距有多大

中山大学 肖寒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30    [打印] [关闭]

    

    10月2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候选人在世博会园区工地上采访工程负责人,了解园区建设的最新进展。

    北京电影学院 王一坤摄

    综观几天来各位学生记者的表现,从装备的一应俱全,到追问被采访人时的锲而不舍,从猛拍特拍的执着到新闻现场第一时间火速发布最新信息的敬业态度,各位学生记者颇有专业记者打有准备之仗、追新闻热点、重新闻时效的风范。然而在让人欣喜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并逐渐凸显:不少学生记者提问还略显生涩,低级错误不时出现;作品发布量虽然可观,大多却乏善可陈,少有精品佳作,有数量,而没质量;采访时蜂拥而至,不计时间,甚至不顾安全。而这些,又很难和专业记者应有的行为画上等号。

    通过以上种种,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校媒体的记者和专业媒体记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要缩小甚至消除这中间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深究差距造成的原因,不难发现,高校媒体记者的能力积累不足、发展空间和发展思路局限以及他们身份的多重性、复杂性是症结之所在。

    首先,高校媒体记者多半来自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知识背景,记者素质及文字能力良莠不齐,容易造成新闻采写不过硬的内伤。

    其次,高校媒体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自身所在高校的范围内,与其他高校乃至全社会的接触机会较少,思路多形成了定势。而且有的甚至成为学校出钱扶持、对学生漠不关心的“光杆司令”,他们严重脱离受众,个人素质停滞不前。

    再次,作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会分流很多时间和精力。学生记者参与记者工作只是出于兴趣,浅尝辄止。

    那么怎样才能在内外问题并存、各方影响制约的环境下,尽可能克服阻力和劣势,实现校园媒体记者能力的长足进步呢?本人认为,全面高水平的培训、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所属媒体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分工是目前解决问题应优先考虑的。

    总的来说,想通过一两次大规模、有目的的大型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记者素质的想法,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类似于本次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训练营的培训选拔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记者素质、开阔视野、增进其和社会各界的交流沟通是有着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的。

    然而寂静的夜空无法被一颗星星点亮,我们希望本次训练营活动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带动一大批关注大学生记者成长的个人、组织、团体乃至全社会将更多的视野转向在校大学生记者群体,并以实际行动为大学生媒体记者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使大学生记者与专业记者之间的差距日趋减小,进而实现校园媒体到社会媒体的平等对接,打通从学校到社会新闻媒体行业人才之间的任督二脉。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