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行动:用脚步丈量爱
17年前,包括梁建华在内的3名香港年轻人,参加了一次到内地山区考察教育的活动。落后地区教育需求迫切、资源却严重不足的状况让他们心绪难平。为了“没书读的小朋友”,他们向身边的亲友募捐数千元,开始了他们的助学之旅,“苗圃行动”由此诞生。时至今日,苗圃行动已向希望工程捐款超过5000万元,援建苗圃希望小学120余所。
“苗”代表学生,“圃”代表学校,而“行动”则表示身体力行。苗圃行动与其他慈善组织最大的区别,就在“行动”二字。17年来,苗圃行动组织了“行路上广州”、“单车助学行”等诸多较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助学长征”。
2001年,受“新长征工程”活动启发,开展苗圃行动“助学长征”活动的想法开始萌芽。“他们只是选点援助,而我们则是扎扎实实地走一趟。”梁建华说。2004年10月14日,苗圃行动“助学长征”打响了第一炮。
首次“助学长征”的21名成员中,16人来自香港,5人来自内地,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他们中有人来自工薪阶层,有人与梁建华一样辞去工作,或者停掉了公司的业务。为了“助学长征”,他们不仅要自付旅费7万元,还要捐助善款8万元。
“如果单纯募捐,款项是有了,但社会影响不大,不能唤起更多的人的参与。”梁建华说,“当年红军捧着一个理念去解放全中国人民,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精神,去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
梁建华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说服妻子陈诚励停薪留职,和他一起“花钱买罪受”。在翻越梦笔山时,陈诚励由于高山反应突然晕倒,不得不坐救护车下山。醒来后,陈诚励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救护车送她回到晕倒的地方继续走完一天的行程。
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对夫妇是侯锦光和陈喜。65岁的侯锦光曾是香港海洋公园的机械技工。他在退休后曾到内地旅游。其间,偏远山区乡村小学破烂的校舍让他十分揪心。看到苗圃行动“助学长征”的报名公告后,他便与老伴商量参加。老伴陈喜今年已经71岁,她不但没有阻拦丈夫,自己也背起行囊加入进来。“虽然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全程徒步,但我要一直陪着他。”陈喜还自告奋勇做大家的“后勤部长”。
“‘助学长征’原本计划筹款2000万元,结果竟然筹到了3000万元。”梁建华说,这一结果令人欣喜,也更加坚定了苗圃行动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此后每年,苗圃行动都会组织一段“长征”。2006年,他们在四川;2007年,他们来到贵州;2008年,他们走进甘肃。3年共有400余人加入这支浩浩荡荡的爱心队伍。而今年云南之行的报名也早早地满额。
万里长征路,十亿助学心。“我们还会走下去。”梁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