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
星期

12件作品“挑战杯”上“撞车”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生存状态成大学生关注热点
本报记者 王烨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31    [打印] [关闭]

    

    10月30日,某项目团队与企业在洽谈室内交谈合作意向。当天,“挑战杯”举行了人才推荐与作品洽谈专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大三学生才振亚不曾想到,自己和4名同学,外加数名导师一块儿精挑细选、反复斟酌探讨出的调研课题会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场上遭遇一场新的“挑战”。

    “想到可能会有雷同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雷同的。”才振亚的参赛作品—《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及未来就业意愿的调研分析—基于豫鄂川赣四省的调研》在本届“挑战杯”文科类作品竞赛现场遇到了较为严重的“撞车”现象。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文科社会类和经济类参赛作品中,项目名称中同时包含“金融危机”和“农民工”两个关键词的作品有12个。关注此类话题的作品大多于去年9~10月份期间确定选题并着手调研。

    既然要到赛场上PK,知己知彼自然是选手们竞赛前要上的第一课。

    10月28日,本届竞赛的布展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内,才振亚穿梭于各个展台之间,“华南理工大学与我们探讨的问题基本一样,使用的调研方法也差不多,但他们调研了28个省份,我们只有4个。不过,我们的针对性可能更强一些。”

    就在才振亚布置的展台对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也竖起了一块大牌子——《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个案调查》。

    “他们只做了一个县……”才振亚长吁了一口气,不置可否。

    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部分以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生存状况为调研对象的学生都成长在农村,他们中,很多人的父母或兄弟本身就是外出务工人员。

    南昌大学哲学专业大三学生廖碧星就是这样一个学生。父母在广州从事建筑行业和纺织行业的工作,哥哥在广州一家电器厂工作,妹妹在做音像制品销售。

    “金融危机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感受,过了年之后,感受特别深。”廖碧星是江西赣州龙南县杨村镇坪湖村人,年初父母相继丢掉了广州的工作,回到老家务农,“爸妈现在在家养养猪、种种地,都不高兴再出去打工了。”

    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廖碧星产生了做课题的想法,“农民工都返乡了,还要不要再出去打工?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再就业?”

    廖碧星的参赛作品名称叫《金融危机下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困境与出路——江西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研报告》。该作品背景雄厚,南昌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机构南昌大学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导郑克福是其指导老师之一,“有了做这个题的想法后,我毛遂自荐一股劲冲到学校党委书记那里,请他指导、给经费。”

    同样是关注返乡农民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大四学生邵占鹏的研究似乎更具独占性。他的课题《论返乡农民工的相对剥夺感与集体行动风险——基于湖北省三个县市的调查》重点探讨了金融危机爆发后,当中国社会的价值能力低于返乡农民工的价值期望时,农民工群体所产生的相对被剥夺感可能会引发的各种集体行动危机及其防范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们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成立与“三农”有关的学生社团,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主动选择去当“村官”。

    谈到选择这个题材的原因,邵占鹏说,“当时,我在帮导师做团湖北省委的调研,关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农村青年发展状况。在调研例行的访谈中,我发现很多访谈对象都从广州打工回乡,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感觉应该做些什么。”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