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日
星期

“挑战杯”志愿者:比赛5天 努力1年

本报记者 陈凤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02    [打印] [关闭]
    10月31日,段静瑶照例坐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培训中心楼的大厅里,招呼着前来办理手续的各地老师。自从第十一届“挑战杯”的带队老师入住培训中心,她每天都会在这里坐着。

    “请问是在这里开住宿发票吗?”一个老师过来问她。

    “这里只负责核对信息,请到对面合一厅开具发票。”段静瑶耐心地给老师解释,不时还会咳上几声,虽然感冒了,她依然带着口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段静瑶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9级的本科生,在今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决赛期间,像她一样的志愿者有1200多名,分布在宣传工作部、展览展示部、赛事活动部、后勤保障部等不同的部门。

    负责此次“挑战杯”志愿者组织工作的王雅迪告诉记者,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了,因为奥运时北航就已经有一支3000人的志愿者队伍,所以这次能够招募到足够的志愿者对北航来说并不困难。

    “这是我们自己学校的大事,我觉得我们应该出一份力。”同样来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窦志伟从招募开始就报了名,他一直觉得做“挑战杯”志愿者是做了自己份内的事。在培训中心做接待工作的窦志伟这几天一直站在培新中心的门口为入住老师引路。10月26日那天,一个老师半夜零点才到培训中心,本来早该结束一天工作的窦志伟带着老师核对信息、办理入住手续,等他回到宿舍时已将近凌晨一点钟。“这是志愿者应该做的。”类似的事这几天一直都有,但窦志伟现在想来,却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开心。

    来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刘贝已经结束了这次“挑战杯”的志愿者工作,因为他是负责作品展示场馆的志愿者,随着作品评审的结束,展示也结束了。短短几天的时间,他已经习惯了忙碌的生活,从10月27日参赛选手布展到10月30日展示结束,他每天都会出现在展馆。

    “其实挺累的,我们不会固定站在某个地方,哪儿缺人,我们就去哪儿,从参展人员问路,到参赛选手布展,只要能帮忙的,我们都会帮。”结束了展示,刘贝突然觉得从繁忙回到常态的生活像是少了些什么似的。

    相比前面岗位上的志愿者来说,在甲型H1N1流感到处肆虐的时候,处在医疗保障岗位上的志愿者的责任似乎更加重大,怎样保障所有参赛选手和随同老师能够安全度过这段时间,成为这些志愿者考虑最多的事情。周畅就是一名负责医疗保障的志愿者,这个来自软件学院的大男孩在这段时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细心。10月28日,黑龙江的一位选手由于旅途劳累和两地温差悬殊,一下发烧到39℃,细心的周畅自己跑到北医三院探望,第二天又打电话询问。

    从10月26日选手报到,到赛事结束,只有5天的时间,但是从成为“挑战杯”的志愿者开始,他们已经努力了一年。“前期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尤其是开幕前几天,很辛苦,但当听到领导说那句‘已经成功开幕了’时,所有的辛苦在一刹那间全都烟消云散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江明笑着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