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荒唐的伪命题
白毛女的故事最早见歌剧剧本《白毛女》,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于1945年。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等作曲。讲述的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霸占其女喜儿,后又企图将她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地主,喜儿获得翻身;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根据贺敬之、丁毅的同名歌剧改编成故事片(黑白)。
的确,这是革命战争年代那个特定情境下的故事,白毛女与黄世仁分别成为那个时代众所周知的阶级对立的政治符号。白毛女经历的苦难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一个缩影,正是黄世仁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罪恶统治导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义的人民革命,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统治,从此,屈辱卑贱、贫穷落后与支离破碎的旧中国才获得了新生;才有了昂首挺立、繁荣富强与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因此,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历史事实都不会改变。
今人拿白毛女与黄世仁“说事儿”用以比附贫富差别,是患了历史健忘症还是想哗众取宠呢?我以为,起码是对名著、对我们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缺乏尊重。这种游戏历史的态度,我看更像是想通过制造不着边际的“噱头”,以求一鸣惊人、惊世骇俗。君不见,在一些小报上,赫然登出的通栏标题即是:“白毛女应该嫁黄世仁”(当然,在它上边还有一行不起眼的引题“专家华中师大讲学遇新观点,90后女生认为”);更有人认为:“在今天这个公然流行‘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时代,白毛女甘心嫁给黄世仁,又何足道哉?!”然而,一个荒唐的伪命题却在无形中制造了一场混乱,历史真相被悄然掩盖了,正义和非正义被混淆了,阶级对立、剥削压迫被颠覆为贫富对立。正如有网友评论的那样:难不成无耻逼婚的黄世仁,在所谓后现代语境下,竟然大义凛然地成就了白毛女的人生梦想?
毋庸置疑,今天在我国阶级已然消失了,难道历史上的阶级对立不可以置换为今天的贫富对立吗?难道你还要用比较狭隘的阶级观点、政治视角去观察社会问题吗?
问题的焦点在于“历史不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对史学研究者而言,尊重史实,从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社会的限定条件出发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将历史人物带回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是历史解读、历史人物解构不能弃守的底线。而说到“白毛女该不该嫁黄世仁”这场争论,虽然白毛女的故事是艺术再现的一段红色历史,但今人就可以随意混淆时代差别,离开特定社会背景,颠覆白毛女与黄世仁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定符号吗?这难道不是一种简单的比附的功利主义历史观吗?
斗胆说一句,我以为“白毛女该不该嫁黄世仁”这个伪命题,消解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的文化深度,把历史中的种种不可能,在实用主义历史观的观照下变成了“一场争论”,违背了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所以,这样的演讲,这样的新闻炒作只能误读历史,误导听众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