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1月5日 星期
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

公益事业如何感召年轻一代

本报记者 李涛 王聪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05    [打印] [关闭]
    “‘希望工程品牌影响力评估’是对希望工程的一次全面体检,同时也是一次对社会的交代。”10月30日,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此次评估最重要的意义是,探究希望工程将如何面向未来,并考量在当今形势下,哪些要保持发扬,哪些要克服、改正和提升。”

    中国青年报:与10年前的一份希望工程评估报告相比,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工程的捐款率、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您认为希望工程的成功原因是什么?

    涂猛:衡量一个公益项目是否成功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接受帮助的人是否因为受助,命运发生积极改变。希望工程20年,资助学生346万人,很多受助人在接受希望工程帮助时,感受到了物质帮助外的心灵关怀,并将帮助化成动力,变得自信自强。不少人在自己有能力后,还把爱心传递了下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就体现了公益的核心价值观——自助助人。

    中国青年报:希望工程最初的主要资助对象是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现在有变化吗?

    涂猛:2005年,国家在农村实行“两免一补”后,依靠政府的力量基本解决了农村因贫失学的问题。我们资助的重点转到了高中、大学、职业教育还有进城务工农民子弟身上。比如2006年开始,我们在大学生中实行“圆梦行动”,3年资助了10万多个贫困大学生。

    资助方式也有很大变化。比如,现在对大学生的资助有“肯德基模式”,我们概括为“1+1+1”,即首先是资金资助,向大学生提供每人两万元;第二是勤工助学,向大学生提供在肯德基打工600个工时的岗位;第三是公益实践,动员引导受助大学生,在高校组建公益社团。在公益社团的实践中,不少孩子表示,帮助别人时,自己的自信心、公益意识、公益服务技巧都获得了提升。

    中国青年报:去年汶川大地震期间,震区的希望小学完好,被称为“最牛的希望小学”。希望小学目前状况如何,今后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涂猛:9月底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希望小学有15940所,现在每100所农村小学中,就有4所希望小学。希望小学的发展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升级。目前希望小学最突出的问题是缺老师,缺器材,另外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的营养跟不上。我们已经在200所希望小学试点“希望食堂”,以后会逐步推广到全国。

    第二是解决农村小学校舍不足的情况。上个月我去了云南昭通市镇雄县的两个中学和两个小学。那里几乎每班都是50多平米的教室坐了130多人,两张小桌子有8个孩子挤在一起。有个校长说,他每天都提心吊胆,不敢让所有班级同时下课,因为孩子一跑动,教室就震动,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还有卫生问题,学生高密度聚集,如果有一个孩子得了传染病,会很快蔓延到整个学校。宿舍也不够,2/3的学生得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这对贫困家庭来讲负担很重。昭通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类似学校有100多所。我们在这样的地区,要加大希望小学的资助建设力度。

    中国青年报:根据这次评估结果,希望工程在省会城市公众中的影响力比10年前有所下降,你认为原因何在?

    涂猛:首先,希望工程“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活跃的、有能力的公益机构越来越多,除了像我们一样的公募基金会,还有新崛起的非公募基金会。很多企业和有钱人,不向公众募款,他们自己拿钱来办基金会。还有一些草根的民间基金会,国外NGO(非政府组织——编者注)也在中国进行一些项目。现在中国的公益事业已经初具规模,好的项目比较多。

    此外,我们的品牌推广和动员还有不足,面向社会公众的资源吸纳系统没跟上,毕竟公众要进行捐赠,除了认同品牌外,还需要方便。我们正在做策划和投入,建设网站和手机捐赠平台。我想在明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

    中国青年报:国内大规模的公众劝募和媒体推广,是希望工程的首创。为什么现在却比较少见了?

    涂猛:我们现在的社会公众捐款比例,还在正常值范围内,并没有减少。这些年的宣传投入也还挺多的。但是,我们主要是通过媒体,把贫困生的需求告诉大家,让大家自然地来捐,我们没有主动走到公众面前,并提供一个便捷参与的服务路径。

    中国青年报:“80后”觉得“大眼睛”苏明娟代表的希望工程形象深入人心。现在“90后”成长起来了,他们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公益事业怎么吸引更多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呢?

    涂猛:我个人理解还是要把两件事做好。一是要代表受益人喊出他们的需求。现在城市里的“80后”、“90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所限,对中国社会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不同收入阶层间的差距感受不够。他们很多人不了解国情、民情、贫情。其实我特别喜欢“80后”、“90后”,去年在汶川跟我一起并肩战斗的就是这些年轻人,他们的责任感令我刮目相看。但现在的教育对他们告知不够,公益这一块就要补足,让他们感动起来,行动起来。

    第二件事是,公益机构一定要对捐款妥善使用,坚定这些“80后”、“90后”对公益事业的信任,这非常重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