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1月5日 星期

92.2%的希望工程受助生愿意参与公益活动

90.2%的希望工程受助生不介意周围的人知道自己接受资助
本报记者 韩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05    [打印] [关闭]
    “希望工程品牌影响力评估”对1567名希望工程受助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希望工程的资助对受助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改善其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受助经历明显提高了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调查中,多达92.2%的受助生表示,受资助的经历对自己之后参加公益活动有影响。具体来说,80.6%的受助生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出资或出力支持公益活动;78.6%的人说感受到了捐赠人和社会的关爱;还有62.8%的人表示特别希望帮助别人。

    此外,77.6%的受助生表示希望工程的资助使自己有了责任感,70.1%的人获得学习费用避免失学,66.9%的受助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只有0.7%的人表示没有什么影响。

    中国青基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希望工程20年来通过捐资助学的方式,已资助340多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学业。

    希望工程明德奖学金获得者孙玮是一名受助生,她说:“希望工程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一年,正在甘肃参加西部服务计划,为大西北的发展献微薄之力,回报社会。虽说我收入不多,但我可以用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了,感谢希望工程对我的帮助。”

    事实上,希望工程受助生参加各种日常公益活动非常普遍。调查发现,83.4%的受助生曾向灾区捐款、捐物,55.1%的人参加过义务献血或义务植树,41.7%的人帮助过福利院的老人或孩子。

    社会有一种观点认为,贫困和接受资助是比较敏感的个人隐私,很多人忌讳公开自己接受资助的事实。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还是个案呢?此次调查发现,90.2%的希望工程受助生并不介意周围的人知道自己接受资助,其中39%的人表示愿意公开,51.2%的人认为无所谓,顺其自然。因为接受资助而感觉在同学中低人一等的受助生为2.2%,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考虑到希望工程受助生数量庞大,即使是小概率,背后的实际人数也非常可观。因此,如何尊重每一名受助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其个人隐私,需要施助方细致斟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