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1月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百年华南农业大学 百年广东高等农业教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07    [打印] [关闭]
    

    华南农业大学是我国著名重点大学之一,有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创建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华南农业大学创建和发展的历史就是广东省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从培养农业技术人员的讲习所、专门学校到广东大学(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整体独立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农学院之一——华南农学院,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无不见证岭南高等农业教育的艰苦创业与曲折发展。

    废科举兴实学 广东高等农业教育艰难起步

    华南农业大学从1909年一直绵延至今,宛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她的百年源头可追溯到宣统元年(1909年)7月建立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鸦片战争失败后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1908年,广东为配合废科举,兴实学,推行新政,派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博士唐有恒负责规划筹建广东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的农业讲习所,1909年正式创办,自此,为着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强盛之梦而创办的农业人才讲习所,背负众望,点燃了第一束广东高等农业教育薪火。

    1912年10月,为适应广东农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专门学校令》,在1913年至1915年期间,筹建农业专门学校。1917年在高等农林讲习所的基础上,改建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24年,我国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为了巩固革命政权,培养革命建设人才,创立了国立广东大学,广东大学创办时设有文、理、法、农4科,文理科由原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改组而成,法科由原广东公立法科大学改组而成,农科由原农业专门学校改组而成,至此,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成为国立广东大学的一部分。1926年7月,随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农科。1930年为中山大学农科学院,1931年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农学院的一些著名学科带头人如邓植仪、丁颖、陈焕镛、沈鹏飞等教授重视农业科研机构的建立及试验研究与农业生产的结合,艰苦创业、不断开拓,科研成果丰硕,提高了农学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农学院辗转搬迁、颠沛流离,仍然坚持教学、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邓植仪院长战后回顾“……南来烽火,几度播迁,抚仙湖畔,武水江边,东西再越,乃始原归,艰难险阻,不扑不颠。”抗战胜利,农学院师生为之欢欣鼓舞,重整校园,复员复课,扩建学系,发展学术。解放战争时期,农学院同整个国立中山大学一样,成为广州学生运动的中心,在中共广州市委和中山大学地下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搬校阴谋,为护校迎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几乎相同的历史时期,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经历了1917年创办农学部——1921年岭南农科大学——1927年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三个阶段。汇聚优秀教师队伍,治学严谨,深入实践,服务岭南,使岭南大学农学院享誉国内外。

    迎来解放建制独立 华南农学院与广东高等农业教育共命运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原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和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丁颖教授任首任院长。华南农学院的建立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关怀。1952年11月18日,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华南农学院题写校名。

    至1956年,华南农学院师资力量大大增强,一批学有所成、国内知名的资深教授和国外深造回国的优秀学者云集学院,丁颖(1888~1964)教授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高等农业教育工作40多年,耕耘不止,诲人不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用其丰硕的学术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诠释了一名中国稻作之父、高等农业教育先驱、学术大师的深刻内涵和风采;沈鹏飞教授留学美国,是我国林业教育的先驱,解放后他主持创办了广东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李沛文教授在岭南水果保鲜和贮藏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在学校的发展史中,一大批科学家以这种对科学真理至诚追求的精神,在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和科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在稻作学、土壤学、植物分类学、昆虫学、果品贮藏保鲜、兽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近百年的学术积淀和历史传承,学校凝聚了“笃学明德,躬行践履,建业自强,求精图新”的“丁颖精神”。“丁颖精神”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一种精神力量,是以丁颖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办学理念、治学态度、人格风范等构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历代华南农业大学师生精心培育和全面形成的一种敬业爱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经过老一辈教师的言传身教,新一代学人发扬光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在特有氛围的感染下,华农人秉承这种品质代代相传。

    1989年丁颖教授诞生101周年之际,为了继承和发扬丁颖教授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和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省科协设立了“丁颖科技奖”,以表彰奖励在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广东科技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重新起航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化发展再创辉煌

    1979年,华南农学院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1994年,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华南农业大学。

    2000年,学校在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由农业部主管划归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从此,华南农业大学步入快速发展期。提出了“立足广东,服务华南,面向全国”的办学思路,确立了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之路。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历经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从区域化发展到国际化开拓,从科技创新基地到服务“三农”中心,从学科建设的上水平到学术实力的大提高,从师资队伍的优化到“人才兴校”战略的实施等改革与发展阶段,从专科性院校到优势特色突出的综合性大学,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高校及全国农林高校的前列。

    目前,学校有86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学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广东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以及4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华南农业大学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近41000人,其中包括来自26个国家的留学生。

    华南农业大学现有教职工2900多人,在2065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9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级“千百十工程”人才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华南农业大学坚持教学为立校之本,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1999年以来,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承担国家和省级教改项目60多项,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种,省部级优秀教材48种。2004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1999年以来,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篇。

    华南农业大学坚持科研为强校之路,不断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200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国家基金重大项目1项,973计划课题6项,863计划课题35项,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总项目费达5.6亿多元;共获各级各类奖励18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广东省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3项。

    华南农业大学坚持发展学术为兴校之基,依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整合资源组建学科群,突出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学校共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5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14个和林业部重点学科1个。获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立项建设项目7项,是获得项目最多的省属学校。

    华南农业大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菲律宾、泰国、越南、韩国、日本等3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17个国家的4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访问等渠道,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空间。

    华南农业大学素有“花园式校园”的美誉,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有近70年历史的校史馆暨丁颖纪念馆,是出自著名建筑设计师、中山陵与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吕彦直之手的传统建筑,外观承继了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气度和样式,线条简洁明快,又不失磅礴气势,与中山陵及纪念堂的经典建筑风格非常相近。2009年,华南农业大学为弘扬院士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师德,特为丁颖、陈焕镛、赵善欢、蒲蛰龙、卢永根、黄耀祥、庞雄飞、郑儒永8位院士塑像,并在学校设院士广场。学校有天然林、自然湖,大片的草海,为了让学生感知中华之大,体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体现百年华南农大创业史,学校各区及湖水等以祖国名山大湖命名,有“华山”、“嵩山”、“泰山”、“粤汉”、“鄱阳湖”、“洪泽湖”等等,从细处折射出一代代华农人对万里江山的依恋。因为湖出天然、山成自然的缘故,此一方水土别有生气,湖水微波荡漾,山道曲径通幽,树种丰富。木秀水灵,润泽人杰,是读书问学的好地方。

    华南农业大学的百年办学历史,是开拓、开放和创新的办学历史,承载着百年深厚的学术积淀,传承着百年优良的办学传统,为我国和广东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开拓、开放和创新的办学历程把华南农业大学带向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摘编自华南农业大学《校史》、《校史第二卷》)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