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1月9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成长的表情:微笑、幸福+痛苦

本报记者 陶涛 实习生 梁红芬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09    [打印] [关闭]
    高校传媒联盟记者 林文津(天津科技大学) 徐嫩羽(中国传媒大学)

    

    新人在美丽的东钱湖畔拍摄婚纱照。

    本报记者 陈剑摄

    

    坐在船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岸边看你。

    本报记者 陈剑摄

    

    环湖自行车骑行。

    本报记者 陈剑摄

    11月1日上午,“成长的表情”分论坛在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十里四乡景点举行。中国青年报常务副社长张坤、青年企业家孔令博、《南京日报》编辑申赋渔等作为论坛嘉宾,与众多大学生、家长、成功人士共同探讨了对成长的认识。

    参加首届中国湖泊休闲节,让孔令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他眼中的湖泊休闲旅游。他坦言自己以前没有关注过,而此次东钱湖之行给了他机会。他认为,旅游经济与休闲经济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旅游经济侧重在自然、人文景观本身对人的视觉冲击,是“点”的经济,即由分散的景点旅游观光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休闲经济侧重在文化氛围、生活氛围对人身心的浸染,是“面”的经济,即由融合协调的整体体验氛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是休闲经济的初级阶段,休闲经济是旅游经济的升华。”孔令博认为,随着人们可支配的剩余财富越来越多,并在初富时所普遍具有的“炫富心理”得到满足后,人们必然越来越注重旅游的质量,不再喜欢走马观花式的观光经济,而必然走向以注重身心愉悦为导向的体验经济。

    对于成长,孔令博向现场的听众表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任何时候停止成长,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成长可以分为生理上的成长和精神上的成长;在这里主要是指精神上的成长;因为生理上的成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我们通过药物可以改变,但也左右不了“生老病死”的生理成长规律。

    他举了一个例子,刚刚去世的钱学森先生,在他的生命里可以看到一个很清晰的成长的脉络,在他90多岁以后依然在读书,就为了保持这种思维的敏捷,保持思想的活跃。“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学学持续成长、学习的这样一种精神,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

    孔令博认为,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应该贯彻“成长”概念,给生活加点料,正如他所说的,“不仅仅要在年轻时思考成长,到我们有所成就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去思考成长,或者到我们年纪大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去思考成长。人应该主动成长,在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孔令博鼓励在座的大学生们去主动成长。谈到主动成长的方法,他认为,第一步通过不断地深入实践去发现自己的特质所在,即自己的真正发展方向所在;第二步基于发展的方向,坚定地去历练自身的相关能力,并主动深入地去总结经历过的事情,把经验抽象为指导自己的一般性方法;第三步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认知,要做到原则上坚定、策略上灵活。“如此,一个人的一生就将成为一个不断主动成长的过程、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并将在这一过程中,为这个社会的发展作出纯粹的贡献。”

    孔令博认为,成长的表情应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笑、幸福的表情,一种则是在坚持中的痛苦表情。对于成长,他认为不仅仅是青年人要成长,成年人也需要成长,要持续成长,持续学习,读书是能使人成长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特别是一些历史书籍,可以成为青年人的精神财富。

    谈到目前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找工作问题时,他觉得工作应该成为人们成长的方法,不要当成任务来完成。他建议大学生要找准自己的兴趣方向,为此而积累资源,并且认清自己的内心,将内心价值观及社会名利观分清楚,这样有利于坚持到最后。

    孔令博举例说,如果把人的奋斗经历当做爬山,那么一种人会一直徘徊在山下找上山的路,一种人在爬到半山腰时看见另一座山的美景,当即原路返回重新开始爬另一座山,而最终能获得成功的则是认准这一座山、坚持攀登到顶点的那种人。

    与孔令博不同,申赋渔的成长经历则比较坎坷,也正是这些坎坷经历成为他创作的宝贵财富。

    申赋渔曾换过十几个工作,做过木匠、搬运工等,他那时候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图书馆当搬运工,因为休息时能在仓库里看书。“当时真的很痛苦,不是因为没有饭吃,而是因为我看不到未来,我想我的人生难道就这样完了吗?”申赋渔说。行走在广东、北京、江苏,农村户口、没有大学学历,申赋渔把自己称为“流浪的农民工”,“我的起点低,所以我的成长速度比一般人更慢”,然而他心里一直怀着成为作家的梦想。在农村的时候,他只读过连环画,当了图书馆的搬运工,在仓库读书就是他最大的乐趣。“作家的梦想让我一直没有倒下,我的命运也一步步在改变”。

    申赋渔曾经认为文秘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2003年,他已经成为报社的一名记者,写的很多稿件已经获奖,“然而报社的其他人都不知道那时我还是农村户口”。申赋渔当了记者以后,特别关注底层的人,《不哭》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关注的对象就是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儿童。

    申赋渔阅读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并和大家分享了其中的智慧。他认为成长中的幸福是多样化的,每一个时期都不同,不同的点组成了幸福。

    当论坛进行到提问环节时,现场掀起了高潮,听众纷纷举手,想要嘉宾解答自己的问题。成长中哪个阶段最重要?面对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记者的这个提问,申赋渔与孔令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申赋渔认为,三十而立,所以从大学毕业到三十岁之间的这段时间非常宝贵、非常重要,40岁以后不可能再想人生方向,这时候人的路已经定型了。

    孔令博则认为,考大学的那段时间最为重要。他强调,成长中的关键阶段并不是在过程中发现的,而是在后期总结的时候才能明白,他还告诫大家认准一个方向就要走下去,这样才有可能走到成功。

    对于如何构建人脉关系的问题,两位嘉宾给出了一致的答案,他们都认为真诚是必要的素质,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与人交流,坦诚地与他人交友,要有勇气与别人交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