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生活
尽管美国对华贸易保护行为持续升温,但多位专家认为

中美不可能开打贸易战

本报记者 程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12    [打印] [关闭]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美国对华贸易保护行为继续升温,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CFP供图

    

    11月11日,作为2009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重建与经济振兴”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出席诺贝尔奖获得者论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著名经济学家参观了展览。图为嘉宾们在观看一个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模型。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11月10日,为奥巴马总统访华打前站的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饶有意味地将演讲地点选在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所大学曾隶属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多位中国贸易高官均毕业于此。

    “我能够向各位保证的是,美国绝不是一个采取保护主义行为的国家。”一头银发的罗伯特·霍马茨说。他的听众中,有多位教授,是中国政府制定外贸政策时所倚重的智囊团成员。

    奥巴马总统将于11月15日抵达中国,展开他就任以来的首次中国之行。恰恰就在此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媒体甚至开始用“贸易战”来形容两国之间针锋相对的贸易争端。观察人士普遍担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可能毁掉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中美贸易到底怎么了

    “最近,中美两国贸易关系的确不是太正常。”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教授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11月5日晚,美商务部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涉案产品金额达32亿美元,涉及90余家中国钢铁企业。这是迄今外国对中国实施“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值最大的一起案件。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涉此案产品金额为3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美钢铁出口总额将近一半。涉案钢铁企业90余家,包括天津钢管、宝钢、鞍钢等主要国有大型钢铁企业。

    中国商务部,于11月6日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双反”调查。

    今年以来,两国间不断升级的贸易冲突,让观察人士闻到了“硝烟味”。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两起反倾销调查,1起特保调查,涉及轮带、禽肉、轮胎、铜版纸、油井管等多种输美产品。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称,“(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史上都极为罕见”。中国的反制措施则涉及进口自美国的电工钢、肉鸡、汽车零部件、小轿车和越野车等产品。

    “奥巴马总统访华前,美商务部决定对中国的油井管征收反倾销税,释放了一种什么信号?”一位听众问罗伯特·霍马茨。

    “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罗伯特·霍马茨回答。

    贸易争端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在赵忠秀看来,美国频繁对中国挥舞“贸易大棒”,实质是将国内政治经济矛盾“国际贸易化”。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内一直在反思危机的根源,中国成了替罪羊。”赵忠秀表示,在美国,一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中国引发的全球经济失衡,是此次诱发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储蓄率过高,导致高投资和消费不足,大量向外出口,获得巨大贸易顺差。而美国则靠举债过度消费,大量进口来自中国等国家的产品,形成巨额贸易逆差。大规模进口冲击了美国国内的制造业,美国工人失去工作岗位。

    这种观点占上风,自然就构成了限制中国输美产品的压力。事实上,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传统上也更倾向于贸易保护。“目前美国进出口虽缓慢增长,但10月份的失业率达到历史高点,无就业复苏的局面,进一步加大了要求限制中国产品输美的压力。”赵忠秀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部主任李伟认为,中美贸易争端频发,是奥巴马政府屈从于国内蓝领工人利益群体政治压力的必然结果。奥巴马通过支持轮胎特保案,换取这部分利益群体在医保等其他国内政治议题上的支持。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医改”方案遭遇极大阻力。

    “但这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诱发更多针对中国输美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请求。”李伟说。

    两国贸易争端将进入多发期

    尽管两国贸易紧张气氛日益升温,但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贸易专家均认为,中美之间不可能发生贸易战。

    “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太密切了,不可能打贸易战。”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教授说,中美两国互为双方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可能很快将超越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中国在美国拥有8000多亿美元的投资。

    李伟认为,中国政府对进口自美国的产品采取反制措施,是对国内企业要求维护合理贸易权利的一种正常回应。尽管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依赖度,远高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依赖,但中国政府需要表达非常明确的观点:不要因此就认为中方会忍受滥用贸易保护措施。

    “美方也不可能无视中方的诉求,毕竟中国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李伟亦认为,对于已经发展了30年的成熟的双边贸易来说,中美不太可能打贸易战。两国之间还有包括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在内的一系列对话协调机制,能保证随时沟通协调,局面不致于失控。

    他表示,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贸易战”并非一个规范术语,只是个形容词,通常指贸易限制措施涉及绝对金额较大,占双边贸易总额的1%以上。

    “奥巴马的经济内阁,包括罗伯特·霍马茨在内,多数都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不会在贸易保护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林桂军说。

    不过,贸易专家们对中美贸易环境未来能有多大改善,也不抱乐观态度。

    在赵忠秀看来,中美贸易冲突,实际是美国国内劳资矛盾的外化。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美国拥有大量剩余资本,但劳动力成本也随之迅速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资本必然寻求向外扩张,配置到中国这样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美国国内就业机会也随之流失。比如“轮胎特保案”中,近六成的中国输美轮胎,实际是美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在中国所生产的。

    “美国资本和劳工的利益不一致,这是个两难的矛盾,难以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这个矛盾,中国成了替罪羊。”赵忠秀说。事实上,长期以来,美国企业外包服务减少国内就业机会,一直在美国国内颇受关注。

    在他看来,美国回归传统制造业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新能源等绿色经济方面又缺乏足够的主导权,眼下还处于布局阶段,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导致失去就业机会的传统制造业工人只能进入低端服务业。而中国方面,尽管强调调整经济结构,但对出口的依赖有其强烈惯性,一时“船大难掉头”。

    赵忠秀表示,两国这种基于贸易结构的矛盾和冲突,短时间难以改变。“这就决定了,未来几年,两国还需不断磨合,贸易摩擦也会相应多一些。”

    “奥巴马总统访华,对改善两国贸易条件恐怕也不会起太大作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龚炯博士说。事实上,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奥巴马已多次在国际会议场合会晤中国领导人,双方应在包括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这样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

    “我们应该避免保护主义,避免进出口限制。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合作。”罗伯特·霍马茨在演讲中说,“虽然遇到贸易纠纷之时会动用WTO的规则,但我们之间有很好的合作机制,还有非常融洽的双边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把中国看作我们的合作伙伴,一个可以与之处理所有问题的合作伙伴。”

    中国应对之道

    “贸易摩擦很正常,即便是美国与其盟国之间也大量存在,不必太敏感。”赵忠秀表示,从历史角度看,贸易保护是一种本能的保护,也是国内利益集团诉求的自然体现。

    目前看,贸易摩擦增多,其影响目前更多地体现在心理层面,对整体经济并未构成太大影响。今年以来,尽管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大幅增长,总额达100多亿美元,但占中国出口总值不到1%。

    李伟认为,中国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减少对出口的高度依赖,这将有助于减少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冲突。“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大国,可以主要靠出口获得持续高速增长的。”

    事实上,近年来,不仅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与中国贸易摩擦增多,包括印度、巴西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也大幅增长。

    谈及中美两国经济失衡,罗伯特·霍马茨表示,美国将通过减少对美国人的信贷抑制过度消费,减少进口,遏制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大不如前。”他说,“我们无权要求中国增加消费,但我们可以建议中国减少对美国消费者的依赖程度。而中国若要继续保持高的增长速度,就必须在国内下更大的工夫。”

    “现在的问题是,内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太低,强调扩大内需并不等于主动放弃出口。关键在于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出口附加值。”赵忠秀说。

    龚炯认为,中国还需争取美国政府放宽对中国高新技术的出口限制。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认为,美国政府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新技术,扩大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罗伯特·霍马茨表示,美国同时将增加对外出口,包括对中国的出口。“他在演讲中并没有提到美国会放宽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限制,但这应该是中美两国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龚炯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