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生村官

小村官董玲玲的三件大事

本报记者 张欣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13    [打印] [关闭]
    江苏姑娘董玲玲在中国传媒大学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已经拿了硕士文凭。用她自己的话说,“想在北京、天津找个编辑记者的工作,一月拿四五千,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可她还是报名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拔,因为“想当记者,随时有机会”。虽然“农村真穷,农民真苦。但农村真锻炼人。在这里,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丰富农民生活,还能帮他们致富,这比在城里当编辑、记者有意义得多”。去年7月,董玲玲回到家乡盐城市射阳县,在海通镇大尖村当上了党总支副书记。

    一件困难事——“我一个没结婚的大姑娘,有些话根本说不出口”

    董玲玲到村的第一件事,是跟着妇女主任挨家挨户给小媳妇儿们做计划生育工作。对初来乍到的董玲玲来说,这可是件老大难的事儿,比修路还难,比拆迁还难。“我一个没结婚的大姑娘,有些话想想都脸红,根本说不出口!”可她也知道,本来村里人就保守,她再扭扭捏捏,那就只能大眼瞪小眼,工作做不成不说,还会被村里人瞧不起。

    只能咬牙坚持。去年10月,省里搞了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董玲玲负责给全村育龄妇女发放调查表。如何避孕、如何选择节育工具,在给村民一项项讲解的过程中,她把那些“让人耳根发热”的专业名词都认全了,也终于能够比较平静地说出口了。

    不久,妇女主任便放她单独行动了。董玲玲至今仍记得她所经历的最“惊心动魄”的一次家访。

    有户人家,男人50多岁,老婆不在了,育有一子一女,再婚后女方还想要个孩子,政策不允许,他们便躲起来偷偷生。孩子出生后,董玲玲上门催缴超生罚款。那家男人一下子怒了,“农村糙老爷们儿骂人多难听你都没法想象,他还抄起个笤帚要打我。”如今回忆起这一幕,董玲玲只当是个笑话,但当时的她可吓得够戗,人还戳在原地发抖,心早就跨上电动车飞出二里地了。

    “也怪了,怕到极点反而镇定下来了。”董玲玲提高嗓门加快语速,把违反国家政策需要付出的代价严肃地重申了一遍。见她硬气起来,对方反而有些服软。趁对方发蒙,董玲玲摆出一副村干部姿态,昂首阔步走出大门。

    “我跨上电动车的时候还假装镇定呢,一离开他们视线就把马力开到最大,一溜烟儿跑了。”董玲玲笑着回忆当初的青涩,“转眼一年多过去了,我现在不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姑娘,简直跟农村妇女没两样”。

    一件新鲜事——“我这部片子用了一年多,镇上所有项目洽谈放的都是这部小片”

    去年8月,一位浙江客商找到海通镇政府,他看上了海通镇所辖大尖岛的位置和环境,想建个影视基地。可他对海通全无了解,怎能贸然投资?“先拿个宣传片来看看吧。”浙商要求。

    宣传片?镇上可没有这东西,也从未想过要把村民们天天走的路、月月过的桥用艺术化的手段展现出来。人们想到了董玲玲这个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出身的高材生。

    董玲玲又忙开了,拟宣传文本、确定宣传内容和题材、改写分镜头文本、配旁白……她和镇里一班人扛着一台简陋的索尼摄像机,顶着盛夏毒辣的日头跑了三四天,完成了宣传片的拍摄。

    尽管最后投建影视基地的项目并没谈成,“可我这部片子一直用了一年多,镇上所有项目洽谈放的都是这部小片”。董玲玲颇有成就感。

    今年6月,镇上花钱请人制作了更专业的宣传片,“还有航拍镜头呢!”自己的作品“下岗”了,董玲玲倒是挺欣慰,家乡人终于也懂得利用媒体和技术手段,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了。

    “我对新鲜事物反应快,主意又多,所以干着干着,自然就得到了‘老人们’的信任。”董玲玲说:“村干部都跟我爸一个岁数,刚来的时候,他们拿我当孩子看,后来我拍了宣传片,又帮村里整理出一份将近200页的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大家的态度就变了。遇上事,他们会说,就听这孩子的吧,她是读过书的人。”

    去年12月底,到村上任不到半年的她,被公推公选为团海通镇委副书记。今年9月,她担任沟浜村党总支书记,并升任为团镇委书记。

    一件实在事——“利润就有两万多元,赶上村里一家3口人的年总收入了”

    四民镇有个女大学生,到村任职后办起了养鸡场,带动周边散户科学养鸡,每天卖鸡蛋就能赚五六百元。女孩连续两年报考公务员都获得了面试机会,可她总舍不得这个帮着乡亲们赚了大钱的鸡场,放弃了面试。

    这对董玲玲触动很大。“现在创业多少也是为了给3年后的自己找条出路,可更重要的,还是帮助老百姓致富!”

    海通镇有4名大学生村官,“与其单打独斗,不如组团创业”。她把其他3人叫到一起,成立了海通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经过充分酝酿,4人创业小团队终于锁定了目标。

    盐城市有家康强现代农业生产有限公司,老板就是大尖村人。在镇领导的邀请下,公司在芦鱼港村建了个农业种植基地,搭起几百个温室大棚。去年公司投资,在大棚里种植香水百合等名贵花卉,雇当地农民看管。不是自家生意,看管的农民自然不上心。一年下来,投资巨大,收益却不好。

    董玲玲提议,康强公司与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联合创立农业合作社。公司向村民“零租金”出借大棚并负责产品的销售,从销售款中抽取15%作为赢利。村民只需负担种苗、化肥等费用,成本投入很小,但必须按照合作社的规定,种植统一作物,以便形成品牌、打开销路。这样的合作保证了双方的利益。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加盟,还能帮助合作社赢得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根据市场情况,现在我们鼓励村民种植彩椒。一个棚能收1800斤左右,一斤卖3.4元,每个村民能种三四个棚,算下来利润就有两万多元,赶上村里一家3口人的年总收入了!”董玲玲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已经吸引周边乡镇105户农家入社了。“康强公司正筹建第二批大棚,棚还没建好呢,已经快被村民抢光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