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钢铁“蓝鲸”,从这里起航

——海军驻某厂军代表室监造新型潜艇纪实
乔燕飞 姜毅 司彦文 陈万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21    [打印] [关闭]
    2009年金秋,人民海军潜艇部队传出喜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潜艇圆满完成极限深潜、水下高速、深海发射战雷等系列试验和训练考核,所有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和作战要求,标志着我国新型潜艇全面形成作战能力。

    新型潜艇的诞生,凝聚着海军驻某厂军代表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忠诚和热血托起共和国钢铁“蓝鲸”,从船台驶向大洋。

    新一代军代表担当重任

    世纪之交,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国新型潜艇正式开工建造。发展新型潜艇,是人民海军转型发展的重要步骤。

    新型潜艇是高新技术时代的新兴产物。生产线需要重新建立,工艺、设备、材料等需要重新研制,人员需要重新培训……

    同样,海军驻某厂军代表室也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从10多所军队和地方院校分配到代表室的40名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走上了新型潜艇的监造岗位。

    他们能担此重任吗?

    一天,新型潜艇动力组件安装正在进行。指挥席上坐满了领导和专家,通过视频系统,他们注视着组件安装的每一个细节。

    第10组件开始装填。

    设计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和总装厂专业检验员相继确认:燃料组件编号、坐标与图纸上的标识完全一致。

    作为3人检验小组的成员,25岁的军代表刘海鹏独自留了下来。他反复告诫自己:细心,细心,再细心!

    动力组件多达数10组,内部结构、成分各不相同,但外表很难区分。刘海鹏根据工作原理推算:“10号组件不应该在这个位置!”

    现场指挥员当即下令:作业暂停!刘海鹏再三比对后提出:“图纸标识错误!”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对图纸、组件、装载位置重新审查确认,得出结论:“刘代表是对的!”

    新型潜艇总设计师在第一时间得知此事后,当即打电话到现场:“一名年轻军代表能发现如此重大的问题,了不起!”

    刘海鹏为此荣立二等功。这就是新一代军代表。面对新型潜艇涉及的1000多个专业和技术门类,他们向一个个技术堡垒发起冲刺,在3个月内进入角色,半年后就独立担负起监造任务。

    要创新就不能怕风险

    新型潜艇是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其系统更完备、性能更先进、作战反应更快、静音性能更好、攻击能力更强。

    新型潜艇吨位大、直径大、潜深大,需要采用能承受深海高强度压力的新型钢。而我国最新研制成功的高强度钢,在焊接方面却有不小的困难。

    第一次焊接试验,检验合格率不足10%,而新型潜艇焊接合格率要求必须是100%。

    难关屡攻不下,到底要不要使用这种钢?

    “决不放弃高强度钢!关键技术不突破,潜艇就谈不上‘换型’,后续艇也将受影响。”军代表和建造者们的决心很坚定。

    军代表室与工厂一起专门立项研究,开始了艰难的工艺探索。

    从焊丝软硬、气体配比、焊接速度到焊接部位的“预热”、“后热”,从手工焊接到自动焊接,连续奋战37天,历经上百次失败,他们终于摸透高强度钢的“脾气”,突破了焊接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工艺的稳定性。采用多种先进手段对焊缝进行表面探伤和内部探伤,合格率均达到100%。

    在新型潜艇的研制建造过程中,军代表参与了100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攻关,在10多项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使之得到应用。

    代表国家签字验收

    新型潜艇造好后,军代表们负责验收。一块钢板、一条焊缝、一个阀门甚至一个螺栓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因为它事关潜艇官兵的安危以及未来战场的胜负。

    验收总代表柴小文在潜艇监造岗位工作了20年,参与了我国第一代潜艇的研制监造,现在已是监造新型潜艇的领军人物。他深知军代表在检验报告书上落笔签字的分量:“我们是代表国家检验验收。”

    新型潜艇大小舱室上百个,“爬舱”是军代表的基本功。“越难‘钻’的地方,越是‘工艺可达性’检验的重点。”总体组组长李宁说,“说‘钻’可能不准确,应该是‘爬’,必须四肢着地。”

    双层耐压壳体夹缝,跟抽屉差不多,只能平趴着进去,倒趴着出来,被卡在里面出不来是常事。一次,军代表张能上午9点爬进去,下午3点才出来,因虚脱差点窒息,被拖出来时,胳膊、膝盖都磨破了皮。

    李宁粗略算了一下:一条艇干下来,军代表“爬舱”总长度在400公里以上。

    “潜艇无小事”,再小的细节也要较真。一次,船厂“告状”:设备安装完了,军代表张巍却不同意验收。事情“僵”在一个插头上。张巍发现,由于电缆铺设时走向不好,插头须费力才能插入插座,“这样容易折断,必须重新安装”。

    发现问题后,一定要找到原因。军代表徐金良发现稳压器紧固件力矩不达标,让设备厂3次返工。达标后,徐金良仍不罢休,坚持要找出原因。他和工厂技术人员一起,对螺栓、螺母、螺纹尺寸逐一测量,逐一做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检验,终于查明“超差”原因,从而使后续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我以我身试极限

    在潜艇所有的试验中,最危险的要数极限深潜。

    总代表柴小文,副总代表孟凡明、陈爱志等14人义无反顾,参加了新型潜艇两型首艇的极限深潜试验。

    军代表王海声在深潜前1周体检,发现肝部出现一个5厘米长的肿块,初步诊断为血管瘤。面对病情,他毅然决定:“先深潜,后手术!”

    潜艇深潜复查,他们对每一个舱室、每一台设备、每一根电缆、每一条焊缝的检查、试验都超过6遍。

    深潜中艇体会受压变形。通海管路主循环水系统的“波纹管”一旦爆裂,就会有大量海水涌入舱内,瞬间造成艇毁人亡。经过预潜试验和计算,发现“波纹管”压缩变形呈线性变化,当下潜到极限深度时,可能逼近甚至突破它的承受极限。

    “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总代表柴小文带领马俊等人反复计算、验证,采取重压“转移”措施,终于成功化解安全隐患。

    我国新型潜艇深潜试验圆满成功!

    那一刻,监造新型潜艇的军代表们内心很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