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塔河大油田唱响创新发展主旋律
中石化打造西部能源基地
2009-11-30
宗钢
    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石油勘探、开发,迄今仍是“世界级”难题。据国家相关机构预测: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总量约200多亿吨,其中,海相油气资源量约占80%。

    历经两代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的开拓者们,在亘古沙漠中已发现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含油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特大油田。塔河油田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32亿吨,三级储量达33亿吨,石油年产量已达660万吨,成为中石化第二大油田。

    业内人士评价,塔河油田的发现和建成,对推动我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中石化打造西部能源战略接替区奠定了资源基础。

    塔里木盆地的重大发现和重大突破

    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的石油队伍就在该盆地进行油气勘探。除在柯克亚发现一个小油田外,再没有大的发现。

    1978年,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西北油田分公司前身),这支在大庆、胜利、辽河石油重大发现中立下汗马之功的勘探劲旅,开赴塔里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石油普查勘探。1984年9月22日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构造钻探实现重大发现,巨大的油气流从“沙参二井”井口呼啸而出,直冲云天。初步估产,原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分别达到1000多吨和42万立方米。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领域历史性重大发现的消息,迅速传遍全世界。沙参2井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迎来了塔里木盆地规模空前的油气大会战,为中央“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的制订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为国家能源建设战略西移奠定坚实基础。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是国际公认的“世界级”难题。在沙参二井取得重大发现之后,碳酸盐岩领域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为此,西北石油局展开一系列科技攻关,于1997年在阿克库勒凸起部署的沙46、沙47、沙48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领域相继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了塔河大油田,在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碳酸盐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西北油田分公司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0年,这个局整体并入中石化,这为规模化经营带来契机。从2004年开始,西北油田分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形势之后,积极探索走自主创新加快发展之路。

    理论创新是破解“世界级”难题的关键

    理论创新,为油气勘探、开发亮起航标灯。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领域是否存在大油气田,一直是国内外石油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它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藏的成藏条件和规律究竟是怎样的?当时,众说纷纭。

    在困惑中,西北油田分公司没有停止探索和创新的步伐。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和反复的研究与探索,他们终于认识到: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的发育控制了油气富集,断裂对油气的聚集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此前对于海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认识,主要从成岩空隙、生物空隙、构造裂缝等类型出发,忽视了大型表生岩溶的大型洞穴。因此,按照前期的认识,很难进行有利区带的选择和勘探目标的确定。

    理论的创新和认识的突破,使西北油田分公司极大地拓展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范围,实现了油田的稳步外扩。西北油田分公司通过对塔河重质油成因的深入研究,认识到这是早期成藏受氧化降解的残留油,经历了晚期再充注原油改造的过程,是“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的大型原生油藏,而上古——中新生界碎屑岩油藏为次生油藏。这就不同于“九五”前期比较盛行的“塔里木盆地目前保存下来的工业性海相油田,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都属白垩纪以后晚期成藏的产物”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为主力烃源岩层。

    围绕满加尔寒武系——奥陶系为主力烃源坳陷,西北油田分公司以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储集体为主要目的层,同时也寻找原生、次生油藏,成功地迎来了塔河油田油气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的新高峰。还确立了非构造圈闭是主要的圈闭类型,纠正了过去以构造圈闭找油为主的思路。并且深刻认识到,长期的低地温背景是长期生烃、多期成藏的重要条件;成藏封闭系统的演化控制了成藏储集特征。这一具有塔里木盆地划时代意义的古生界碳酸盐岩海相油气地质理论的诞生,不但对塔里木盆地,而且对我国同类型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西北油田分公司确立了“逼近主力烃源岩,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为勘探目标,靠近大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型油气田”的勘探思路。2004年以来,西北油田分公司进一步创新思路,实现了“四个跨越”:

    ——系统研究了阿克库勒凸起的形成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确定了古溶洞发育的主要期次和规模,建立了溶岩发育的模式,查明了古岩溶发育与分布的规律,实现了油气勘探部署由“单一缝洞型储集体”到“整体评价和有规律整带部署”跨越;

    ——系统研究了油气成藏的动态过程,建立了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成藏模式,高效地指导了该类型油藏的勘探部署,实现了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部署由“全面开花”到“整体控制,先轻后重”的跨越;

    ——深入研究了奥陶系地层沉积特征和古岩溶储层的形成机理,新发现了塔河油田南部广泛发育的奥陶系——间房组生物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和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裂缝—孔洞型储层,扩大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勘探领域与层位,实现了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由“单一风化壳找油”到“多层位立体勘探”的跨越;

    ——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的方法技术系列,实现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由“残丘高点”到“整体评价,全面部署”的跨越。

    塔里木古生界碳酸盐岩成烃和成藏理论的创新,使西北油田分公司发现并探明了塔河特大油田;同时也使塔河油田勘探成功率提高到70%以上,达到同类油藏勘探的世界领先水平。勘探进程也大大加快,塔河油田的含油面积由“九五”末的630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近30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每年以近亿吨的规模增长,到2008年底,三级储量已达33亿吨。

    勘探理论的突破并没有让西北油田分公司头脑发热,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油气勘探,寻找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油田开发,快速上产,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绝不能顾此失彼,“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探明的储量不等于开采的产量;只有把探明的储量变成可开采的产量,或者通过开发证实和发现新的储量,勘探、开发才更有价值。

    为此,西北油田分公司下大力气首先解决了勘探、开发“两张皮”的问题,建立了“勘探、开发一体化”融合机制,使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呈现出“步调一致”、迅猛发展的局面。围绕开发,西北油田分公司根据塔河油田94%的油藏是岩溶缝洞型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其储集层特征具有纵向和横向严重的非均质性,既有表层溶洞,也有深层溶洞,缝洞的大小差异巨大,既有几万立方米的溶洞,也有上千万立方米的溶洞;缝洞多相互独立,各自均有各自的油水关系,无论是识别这样的缝洞储集体,还是描述和开发这样的油气藏,国内外均无先例。西北油田分公司面对世界级难题的重重挑战,大胆实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提出了“缝洞单元”的创新概念和“缝洞油藏流体流动为管流”的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砂岩油藏砂体”的概念和“渗流”的认识,为缝洞型油藏开发奠定了扎实的科学基础。从而制定出“以缝洞单元为油藏基本管理单元,实施差异性开发,滚动建产”的开发政策,形成了“整体部署,分洞布井,逐洞开发,滚动建产”的缝洞型油藏开发模式,制定出具有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特点的开发技术规范和标准,实现了该领域油藏的高效开发。

    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的创立,促进塔河特大油田的形成。2004年以来,塔河油田原油产量保持了快速增长,石油产量由 2003年的30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600万吨,翻了一番。年均增油达60万吨以上,成为中石化最主要的原油产量增长区和接替区,也成为我国石油增产速度最快的油区之一。

    管理创新,是持续高效发展的可靠保障

    改革传统的油田管理模式,建立推行新的油公司管理模式。从2004年底开始,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按照“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油公司”管理体制要求,对专业化施工队伍进行重组,强化了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的核心业务。并在中石化系统内率先进行了“一企一制”改革。构建起了决策协调、油气生产、油田科研和油田专业化管理四个板块的架构和分公司——采油厂(专业化中心)——采油队(站)三级管理模式,实现了集权管理与分权负责相统一,使管理职责明确、权责利对等、专业分工合理、管理协调高效,具备了油公司管理体制所要求的“集中化决策、合同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特点。

    集中化决策,大大提高了油气大会战的运行效率。面对规模日趋壮大的会战局面,如何实现新时期上产会战的有序高效进行?西北油田分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创新管理、创新机制。该公司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财务、采购实行统一管理。成立市场管理办公室,对会战队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运行效率。重点投资由分公司通过项目管理进行运作。财务管理上,成立核算中心,实行一级核算,取消二级核算,油气会战中核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满足了会战的需求。实行集中、统一的物资采购,缩短了周期,保证了会战的正常运转。

    合同化管理,规范了甲乙方关系,有效促进了上产会战的开展。西北油田分公司以合同为核心,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甲乙双方关系和分工,甲方的管理体现在合同的约束上,乙方按合同要求履行职责。合同管理的实施使管理更加规范。

    市场化运行,使西北油田分公司组织了新时期、新体制下的油田上产大会战。西北油田分公司通过大力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招投标竞争机制,广泛吸收系统内外的39个专业的609支工程施工队伍约2万多建设者参加塔河油田建设,引进了新技术、新经验,形成了全方位开放、联合会战的大场面,工程施工质量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数倍于以往,油田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社会化服务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西北油田分公司通过兼收并蓄的全方位开放,从社会上广泛引进科研人才和先进技术,保证了油气勘探、开发长足发展的需求。在油田工作、生活基地的管理上,借助社会的力量,为油田提供了餐饮、住宿等多方面的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了会战的要求。

    技术创新为勘探开发插上腾飞翅膀

    传统的技术方法在塔里木盆地早期的石油勘探开发中曾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和对油田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它逐渐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西北油田分公司通过学习新技术、新经验,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勘探、开发技术方法的改造和引进。从2004年起,他们按照“科技先行,创新跨越”的理念,围绕“塔河之下找塔河,塔河之外找塔河,提高采收率再造一个塔河”的战略目标,在加快发展中大打科技进攻仗,根据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开发特点,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龙头,加快勘探、开发方法和工艺技术研究,采取室内研究与现场实验相结合、总结完善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的办法,展开了从油气成藏机制、油气储层识别、预测、保护;储层压裂改造到注水替油、稠油开采、地面建设等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和方法技术攻关,走出了一条“引进技术,结合实际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为我所用”的新路子——

    一是创造性地建立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油气储层预测与识别评价技术。这些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预测的成功率达95%以上,开发井建产率达到90%以上,国内罕见。

    二是创造性地创立了缝洞型油藏描述技术。使该领域的油藏描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配套发展了超深井钻井技术。该公司通过科技攻关,形成了塔河地区穿盐钻井技术、超深井欠平衡、水平井、中短半径侧钻井、分支井等一系列配套的完井和固井等技术,并成功实施了亚洲第一深井“塔深一井”的施工。该井井深8408米,2006年顺利完钻,把我国油气钻探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四是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塔河油田的储层改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促进了油气增产。

    五是配套发展了超深井超稠油采油工艺技术。根据塔河油田稠油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粘、高矿化度、高含硫化氢的特点,先后开展了掺稀、电加热、化学降粘、电泵深抽等配套的稠油开采技术,大大提高了原油产量。

    六是西北油田分公司于2005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油藏注水替油的设想和技术思路,经过反复实验,获得重大技术突破。这一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塔河油田油气采收率起到了极大推动和促进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为国内外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与此同时,创新重质油处理集输技术和砂岩油藏水平井高效开发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的勘探、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我国碳酸盐岩沉积区的油气勘探、开发都具有重大意义。

    “塔河精神”是油田发展的精神动力

    在西北油田分公司,人人崇尚“塔河精神”。

    “塔河精神”是什么?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焦方正的诠释是“敢为人先,创新不止”

    西北油田分公司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矿石油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精神的同时,努力探索新时期,新一代石油人应有的核心价值,总结、提炼、形成了“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塔河精神”,并使之成为激励、鼓舞油田干部职工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正是在“塔河精神”的鼓励下,公司连续15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塔河油田石油工人代表王首忠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油田科技工作者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总工程师蒋炳南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正是依靠这种“塔河精神”,该公司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实现了飞跃式增长。1997年发现塔河亿吨油田时,西北油田分公司的探明、控制、预测储量只有0.8亿吨,到2008年底,三级储量已达33亿吨油当量;探明储量也由2900万吨递增到近10亿吨,其主力油田——塔河油田的探明储量达到9亿吨以上。2000年以来,这个公司三级储量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68%,平均年增长3.64亿吨,比这之前提高了数十倍,进一步夯实了大油田的资源基础。

    塔河油田业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塔里木盆地已成为中国石化最重要的增储、上产区。近年以来,塔河油田开发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原油产量已由1997年的39万吨跃升到今年的660万吨,年均增长60多万吨,占中石化油田企业年增长幅度的80%。塔河油田地面建设和地面产能配套设施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先后建起了塔河一号、二号、三号联合站,雅克拉、大涝坝集气处理站;建成了原油集输系统和国内第一条重质油输油管线;实现了原油生产的科学集输处理,这一切都为塔河油田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塔河油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气产量增长区和接替区。并且跨入了全国陆地10大油田行列。按照规划,明年,该公司将实现油气产量1000万吨油当量的奋斗目标。

    经济效益跨越式增长,人均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之首。西北油田分公司利润由 2003年的12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09亿元,增长了9倍。去年人均实现利润324.5万元,多项指标名列国内同行业之首。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西北油田分公司始终把“创建和谐企业”的理念贯穿于油田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办好事,让他们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分公司先后在乌鲁木齐修建了三个大型职工住宅小区,在油田一线建立了现代化的职工生活基地,配套建设了设施先进的体育厂馆,切实改变了职工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实行了油田职工轮休制度,一线职工干一个月休息一个月,做到了劳逸结合。为解决夫妻双方在油田工作,无法照顾家庭的困难,公司及时成立了“帮扶站”,帮助接、送职工子女上学、入托,帮助家里老人买米买面,看病就医等。通过创新帮扶思路,拓展帮扶形式和领域,建立起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帮扶体系,满意率颇高。帮扶工作成为稳定一线职工的民心工程,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进一步激发了油田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油田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动力。

    造福各族人民是塔河油田干部职工的神圣职责

    以振兴新疆经济、造福各族人民为己任。20多年来,西北油田分公司忠实地履行着这一神圣职责。

    加快建立南疆化工园区,支持阿克苏库车工业园区和巴州轮台县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西北油田分公司先后投资12亿元完成了雅克拉——大涝坝10亿立方米天然气外输项目建设,每年为库车大化30万吨合成胺和52万吨尿素项目提供5亿立方米天然气;投资数亿元完成了塔河——轮台天然气改造工程,每年为轮台工业园区提供天然气2亿立方米,帮助其建设投产了9万吨甲醇厂。这一切都大大推进了油田所在地城市工业用气和生活用气建设进程,促进了南疆石油化工产业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短短10年间,轮台县的生产总值增长30多倍。当年的全国“特困县”,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成为闻名自治区的富裕县和利税“大户”。如今,库车也成为闻名遐迩的以炼油、化肥生产为主的工业重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抗震救灾,帮贫扶困,捐资助学……2005年,阿克苏乌什地区发生地震,西北油田分公司立即向灾区捐款300万元,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也纷纷解囊相助,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2006年,投入扶贫资金45万元,用于阿克苏柯坪县抗震安居房的建设和农田开垦灌溉项目。为了帮助这个县修建扬水灌溉工程、抗震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室和学校等基础设施,这个公司先后向柯坪县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多年的扶贫帮困和对口支援终于结出硕果。目前,该县玉尔其乡已经有2000多维吾尔族群众脱贫,全县农牧民收入实现了翻番。

    加快新农村建设,西北油田分公司投资600多万元,为阿克苏沙雅县新打两口淡水井,修建了配套设施,让该县塔里木乡各族人民群众吃上了清凉甘甜的自来水;为解决阿克苏农、牧民春耕生产肥料不足,公司捐赠2000吨农用化肥……公司所属的采油厂、研究院、工程院等十几个单位,多年来与阿克苏、巴州地区的一些县、乡、村结成了油地共建“对子”,对贫困村和贫困农牧民进行对口扶贫。公司还吸纳地方的运输、建筑和生活服务单位和机构参与塔河油田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西北油田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石化党组提出的“打造上游长板”的要求,大力组织实施加快西部资源发展战略,以油气勘探“4212”工程为重点,以加快建设千万吨塔河油田为目标,以促进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己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国家,为中石化打造西部能源基地做出更大贡献。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