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该摔的跟斗还要让他摔
来自云南的创业导师阮鸿献经验丰富,他表示,不到万不得已,自己不会借钱给创业者,“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要经受挫折,相信每一个导师在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挫折,创业青年也应该经历这些,我们不应该让他们感觉成功很简单。”同时,阮鸿献表示,自己会想其他办法帮助创业青年,比如给他们做抵押,“我会观察他们是不是在用心经营,如果非常用心地在做事业,我觉得赔一点儿也没关系”。
在阮鸿献看来,创业导师与创业青年之间是一种父子关系,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愿望,但家长又不该让孩子一直在自己羽翼的保护下成长。来自陕西的创业导师陈剑红认为,导师和创业者之间应该是朋友加伙伴的关系,因为教学相长,每个人都能在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
陈剑红在指导创业青年时,会利用自己的资源尽力给创业青年提供商机。她所指导的创业青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创业项目就是雕塑。陈剑红在和朋友聊天时得知西安某广场正在做雕塑项目的招标时,立即推荐了自己指导的创业者。“他有了准入资质,中不中标就看个人的本领了。虽然最后在投标中得了第二,没有中标,但参与大型项目的竞标,大大提升了创业者的自信心。”陈剑红也表示,导师不能替创业青年做主一切,路还是要青年人自己来走。
“我以前也参加过母亲水窖、希望工程等公益活动,那些是帮助弱势群体的公益活动,参加YBC不一样,这次我们是在辅导有潜力的强势群体,而不是在扶持弱势群体。”来自北京的创业青年导师丁宏伟非常认可陈剑红的观点,他认为,在辅导青年创业时,创业导师要和创业青年分清楚谁是主体。他认为,创业青年才是主体,他们才是承担责任的人,导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导师和创业者的交流中,也经常产生矛盾,丁宏伟就遇到过很多次。有一个创业者开了一家手工定制皮鞋的小店,开始营业非常顺利,创业者还能够坚持手工定制的模式,但一段时间之后,小店盈利下降,创业者发现隔壁专门卖鞋的鞋店生意不错,于是就考虑放弃定制,转为把鞋提前做好摆到店里出售。“我就帮他分析,卖鞋的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而他的优势就是定制。”丁宏伟表示,导师要坚持己见,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他不能命令创业者去做什么。
“导师不是要和创业者做生意伙伴,而是要做一个领路人,是师徒关系。”来自上海的创业导师李肖鸣说。2004年,李肖鸣拿到一个商品的总代理,曾经考虑过与YBC合作,找20个创业者来开店,李肖鸣既做他们的创业导师,又做供货商,但经过考虑,李肖鸣放弃了这个想法,“作为商人,一定要争取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但YBC要的是青年创业成功率的最大化。导师要做的就是在创业青年遇到困难时,帮他爬起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很多创业青年体会最深的也是导师的这种无私的帮扶,他们认为,导师甚至比资金更重要。来自山东的创业青年何霞在2006年4月陷入了创业的低谷,原来专做农民工劳务输出项目的她遭遇了政策变化。她正打算把全部员工裁掉时,导师文红提醒她,应该转变思路,要涉足大学生就业,从大学生身上找突破口。正是这次思路的转变,让何霞的公司活了下来,并逐步发展壮大。
作为YBC的创业导师,姜博仁除了指导青年创业外,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章结集出版。他认为,创业导师是负责让创业者“头脑软件”升级的,而不是当创业者的保姆和父母,也许创业者能够利用导师的人脉资源获得成功,但绝对不能让创业者感觉创业成功很简单,该摔的跟头还要摔,创业导师要鼓励创业者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我所看到的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