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甘做守墓人
1979年9月,入伍不到一年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加入到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这一年,他20岁。
1980年4月8日,修筑天山公路的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电话线也被大风刮断,刚成为预备党员7天的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3名战士从山下向驻守在山上的部队送信,其中就有陈俊贵。
为能按时完成任务,他们轻装前行,只带了一支防备野狼的手枪和30发子弹,以及20多个馒头。不料出发后天气骤变,陈俊贵和战友被大雪围困途中,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他们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上连走带爬,每人都累得筋疲力尽。
4月12日下午6时,经过几天的艰难跋涉,大家因饥饿难耐都倒下了。在这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拿出最后一个馒头,可谁也不肯吃。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馒头的分量,谁吃了它就有可能坚持到最后。
郑林书对陈俊贵说:“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老兵,你是新兵,年龄最小,馒头你吃。”
陈俊贵看着大家,说什么也不吃。最后,郑林书发火了,陈俊贵含着眼泪吃下了这个馒头。
当天晚上,郑林书就倒在了天山脚下。临终前,郑林书对陈俊贵说:“我死后希望就葬在附近的山上,让我永远看护着部队和战友,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的老家去看望一下我的父母。”
班长郑林书牺牲后,副班长罗强带队继续前进。后来,罗强也牺牲了。夜里,陈俊贵和陈卫星被严重冻伤,举步维艰。就在他们力不能支的时候,侥幸被附近的哈萨克牧民救起。
陈俊贵获救后被送往医院。由于冻伤严重,他在医院治疗了4年。
1984年,陈俊贵作为二等甲级残疾军人复员回到了辽宁老家,当地政府给他安排了工作。但离开新疆后,他更加思念班长,看望班长的父母成了陈俊贵最大的愿望,由于自己与班长相处时间太短,只知道班长是湖北人,却不知道班长家乡的具体位置,原以为可以回部队找,可当他再次回到新疆时,部队已经不在天山了,具体迁移到哪儿也打听不到。
每想到班长临终前对他寄予的希望,陈俊贵寝食难安。1985年,已经结婚生子的陈俊贵作出一个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一生一世陪伴班长和修筑天山公路牺牲的战友们。
他在离班长墓地最近的山坡上盖了三间房子,开垦了20多亩荒地,当起了农民,过着艰辛的生活。他只要有空就去班长墓前拔草,为班长修整一下坟茔,这样就过了24年。
除了为班长守墓,多年来,陈俊贵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当年原部队的寻找。可是,每一次都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信息。无奈之下,他只得往各地方部队写信,试图寻找当年原部队的下落,而投出去的几十封信,都如石沉大海。
2005年10月,陈俊贵终于找到了班长的家乡湖北省罗田县。在部队有关领导的陪同下,陈俊贵前去寻找郑林书的亲人。
临行前,陈俊贵再次来到班长的坟前,悄悄地说:“班长,你放心吧!我就要随战友到你的家乡去看望二位老人。我一定把他们接到新疆来,让他们安享晚年。”
经过两天的行程,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陈俊贵终于见到了班长的亲人。遗憾的是,郑林书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
陈俊贵来到郑林书父母的坟前,为两位老人点燃了一把香烛,洒下了三杯清酒,面对墓碑不禁放声痛哭。他紧紧拉住郑林书的姐姐和弟弟的手,愧疚地说:“真对不起!我来晚了,这叫我如何向牺牲的班长交代啊!”
陈俊贵的儿子陈晓洪说,过去他不理解父亲的做法,总觉得父亲放弃老家的工作,含辛茹苦在天山深处守墓对不起家人,由于家庭困难,有时他和妹妹甚至交不起学费,母亲也跟着父亲受罪。自从他成为军人后,他彻底理解了父亲。
2007年6月,陈俊贵将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激动地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终生守候着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