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不敢捡钱”有些不合逻辑

修仰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2-11    [打印] [关闭]
    近日,南京两名小伙同时发现街边有一沓百元大钞,便报警。警方让他们将钱交到附近派出所,但两人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就没有捡钱,而是冒雨等警察。警察前来拍照取证,此时钞票已被雨水打湿,随后将他们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扬子晚报》12月9日)

    “不敢捡钱”、“冒雨”、“等警察”,几个特殊的新闻细节叠加在一起,报道想不火都难。果然,网友纷纷跟帖,哀叹世风日下、信任危机下,使人想拾金不昧都变得如此艰难。可资佐证的是不久前该媒体报道的江苏淮安周老太捡钱归还失主反成被告一案,两相对应,更让网友义愤填膺,称捡钱案的恶性效应在扩散,公共道德底线沉沦云云。

    我想,任何评论都应建立在确定的事实之上,如此才言之有物,不然就会沦为口水仗。具体到“不敢捡钱”事件,我有一个疑问:记者在报道中是依据什么作出“两人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这个判断的?在警方“做进一步调查”之前,就得出如此结论,是否先入为主了?

    显而易见的常识是,如果市民担心做好事惹上麻烦,他正常的反应应该是不理睬地上的钱,事不关己,直接走人了事。然而,这两个小伙既不走人,又不捡钱,而是冒雨等警察,坦率说,这有些不符合逻辑,不由得让人怀疑背后是否还有别的隐情,或年轻人在玩什么行为艺术。

    也许有人说,他们是看了江苏淮安周老太事件后,既想做好事又不愿惹麻烦,所以不得已“冒雨等警察”。问题是,谁能证明他们在此之前读过有关周老太的报道?谁又能证明周老太一案和他们“冒雨等警察”形成因果关系?

    只能说,有人想让两小伙“不敢捡钱”和周老太一案之间产生直接的关联,进而通过类似事件的一再发生,强化“好人难做”这个热点话题,引爆公众情绪,形成传播效应。我无意冒犯这两个小伙和记者,只想强调的是:无论新闻报道,还是评判社会现象,都不能主观臆断,任凭道德大棒满天飞,不然所谓的“道德沉沦”就是空泛、廉价的感叹,缺乏针砭时弊的力度。

    最后,希望警方在进一步调查后能证实两小伙确实是在做好事,以宽慰众人之心,也证明:即使在人人哀叹世风日下的当下,依然有人守望道德,公共道德并没有沉沦。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