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荒原上崛起的现代宜居城市
题记
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未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哪一个企业和城市走过短暂的历程,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一个辉煌的亮点。
——余秋里
“铁人”的老战友马德仁,经常来到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每次,他都会一字一句地读完墙上的一段话:
截至2009年3月22日,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相当于28个十三陵水库的蓄水量,用60吨油罐车装满绕赤道10圈。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大庆油田上缴利税和各种资金1.7万多亿元,相当于1.7万吨重量的百元人民币,需要340个火车厢才能装下,可以修建34个三峡大坝,可以举办89个雅典奥运会。
这些形象地描述大庆历史贡献的话语,总是让马老两眼含满泪水,同时也会将他的思绪带回到亲身经历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中国石油工业历史从此改写—
大庆,共和国的复兴地标
1959年9月26日,松嫩平原上的“松基三井”首次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诞生。当时恰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来前线慰问,提议把“松基三井”所在的大同镇改名为“大庆”。从此,大庆这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她的发现,打破了外国专家“中国贫油”的论断。
大庆本是一片荒原,谁也没想到后来会成为一座石油之城。当年日本人在入侵东北后,曾在大庆油田所在的东北寻找了十年,直到战败,也未能发现油田。早在20世纪初,国际石油勘探界就给中国戴上了一顶“贫油国”的帽子。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说,当时是进口“洋油”的天下,“美孚(Mobil)公司的商标遍布各地”。
新中国诞生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很快就遇到了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全国所需石油80%至90%都依靠进口。
1953年底,中央领导人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咨询。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中国地质的研究,运用其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他大胆建议实施中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被采纳。
“上世纪50年代勘探主要集中新疆、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到了50年代末从西部转移到东部。松辽平原、渤海湾平原成了勘探的重点区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林铁峰说。
正是石油勘探重点战略的东移,让大庆、胜利、华北、辽河等一系列大型油田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
荒原中的大庆命运也因之改变。她的开发,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
1960年,4万多名由石油工人、科技人员、转业官兵等组成的会战大军,一下子从祖国四面八方涌到“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大庆。
那时正值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会战大军生产和生活都遇到极大困难。
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著名的口号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喊出的。
在睡觉、过冬都成问题的情况下,他们自己动手挖土打夯建“干打垒”;
在每天一个人只有五两粮食的情况下,他们自己挖野菜充饥,开荒种地,发展农副业生产;
没有运输设备,他们靠人拉肩扛把60多吨的钻井设备搬到井场;
没有水无法开钻,他们到河里凿冰取水,用桶拎、用盆端;
没有搅拌机,为了提高泥浆比重制服井喷,他们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
4年之后,在1964年底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铁人”王进喜自写的一首短诗,让大庆人的豪迈气概叫响全国:“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告:“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论在数量或者品种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从此,“工业学大庆”成为响彻全国的口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了新中国工业企业的价值追求。
1966年,大庆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1976年,大庆原油产量登上了5000万吨台阶,跨入世界十大油田行列。
此后,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一直稳定了27年,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去年,大庆油田仍生产原油4020万吨。
至今大庆油田仍然保持着“三个第一”的共和国纪录:大庆油田原油产量第一,探明地质储量63亿吨,生产原油20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总产量的40%;上缴利税和各种资金1.7万多亿元,2000年以来连续8年位居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大庆油田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
“依托石油,但不依赖石油。”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人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大庆,资源型城市的华丽转身
1993年,刘波与两个伙伴“下海”成立三维电子信息公司。说是公司,员工就只有他们3个人。而仅有的12平方米办公室还是租的,启动资金也只有3000元。
这是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园的第一个民营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大庆市还是石油石化产业“一柱擎天”的时代!除了为石油石化做配套服务的少数企业之外,大庆市与“油”无关的企业廖廖无几。
那时,在家门口举行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大庆仅有一块展板参会,面对客商云集、琳琅满目的展厅,大庆人只能是看客。即便是到了1995年的“哈洽会”,大庆的展台上除了几瓶罐头之外,也实在是拿不出的更多像样的展品来。当时的大庆,除石油石化外,其它产业的增加值仅有30多亿元。
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然而矿产资源开采的客观规律注定了油田产量不可能无期限“居高不下”。“已经开发半个世纪之久的大庆油田还能坚持多久?”“大庆会不会油尽城衰?”这是摆在大庆市执政者面前的一道历史性难题。
“依托石油,但不依赖石油。”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已清醒地认识到,资源终究会不断减少,但城市历经几百年、几千年还要存在。
一个例证是,去年以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大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原油价格直接影响了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财政收入。
据测算,油价每下降1美元,大庆GDP将减少14亿元左右,市级财政将减收3000万元左右。如果今年平均油价为50美元/桶,全市GDP将减少472亿元左右,市级财政将减收13.8亿元。
“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庆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型城市的调整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时期。”韩学键认为,着眼长远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弘扬大庆精神,以强烈的发展意识、积极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业激情、现代的科学理性、自然的人本理念,创建百年油田,壮大接续产业,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大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庆市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完成一个任务、推动两个转型、加快三个发展、打牢四个基础、实现五个跨越。”即,完成一个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两个转型,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瞄准先进城市,实现城市转型;加快三个发展,科学发展明确了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和谐发展明确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跨越发展明确了发展的推进方式和实现途径,解决大庆向哪发展、为谁发展、如何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问题;打牢四个基础,形成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产业基础、市政基础、人文基础、体制基础;实现五个跨越,加快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由生态大市向宜居城市跨越,由矿区城市向现代都市跨越,由总体小康城市向全面小康城市跨越,由发展不够均衡城市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跨越。
事实上,大庆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也为共和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名片。继承这种精神,大庆人开始了二次创业。
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标志,大庆市揭开了发展接续产业的新纪元。当年领着两个伙伴下海的刘波,如今已是拥有数亿资产、5家子公司的掌门人,成为国内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气动管道式物流传输系统产品供应商,占有国内49%的市场份额。
一批像三维集团,如瑞好集团、华科、大丰科技、碧港、华拓数码等一批高科技企业的兴起,使大庆除了石油勘探和开采之外,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在2000年的时候,大庆油与非油经济的比重已经发展为77∶23,至2008年,这一数字已更跃为60.8∶39.2。目前,以推进百个重点项目、壮大百个骨干企业、打造百个知名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三百行动计划”,正在拉动大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
2008年,大庆市地区生产总值2220亿元,增长12.3%,是近20年发展最快的一年;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1.9亿元,分别增长12.6%和25%。120万吨乙烯改扩建、5万千瓦风力发电等152个项目开工建设,工业增加值1839亿元,自2001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地方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速持续35%以上。石油企业生产原油4020万吨,实现增加值1448亿元,增长7.8%;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16.9%。
今年1~11月,实现GDP1915.3亿元,同比增长12%。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评价说,大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到处都充满了生机,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城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他殷切期望大庆“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要起领跑作用”。
大庆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跳出大庆看大庆、站在高处看大庆、分析对比看大庆”,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规划这座城市的未来——到2011年,GDP年均增长10%以上,非油经济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为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奠定“四个基础”;到2020年,非油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70%左右,完成“五个跨越”目标。
今年9月1日,大庆萨尔图机场开始通航,更为这座城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1978年,邓小平第三次视察大庆时说:“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油田”,如今已成为现实——
大庆,一座现代宜居的城市
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大庆人住的是干打垒。1978年9月14日,邓小平第三次视察大庆时告诫大庆的同志:“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油田。”
从此,大庆市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1979年大庆建市,城市规划、建设开始起步,一排排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铺上了柏油,一座座桥梁飞架东西南北,一片片盐碱地披上绿装。
79岁的“老会战”张嘉兴老人今年回到大庆,简直不敢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的臭水泡子,如今改造成了一个个湖泊。走在黎明湖河畔,只见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绿草青青,老人的心情无比舒畅。
过去大庆是一片荒原,散落着数百个臭水泡子。从春天开化到冬天封冻之前,一直就散发出臭气,而且蚊虫遍地。人们避之不及,就连泡子里的鱼,都带着一股“油”味,很少有人吃。
近些年,大庆市下决心治理这些城市“顽疾”,舍得花钱“买生态”,通过实施“百湖治理”、“百区改造”、“百园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项目,将一个个臭水泡子变成了美丽的湖泊,就如镶嵌在城市中的一颗颗明珠。
大庆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湿地,总面积达64万公顷。过去,市民们视它为烂泥塘,如今经过治理却变成了财富,大打湿地旅游牌,提升了大庆的知名度,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年,大庆举办了首届湿地文化节。在采百湖圣水仪式上。大庆市市长夏立华与市民们一道采集黎明河的水。
当时,有一位市民上台感言说:“我就在这个小区生活,大庆搞湿地文化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我真的感觉幸福,过去铁人讲‘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我现在60多岁了,要多活20年甚至更长。”
如今,一座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文明新城从东北大地上托起。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座城市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位——从区域发展上定位,就是瞄准苏州、大连等先进城市,把大庆建成黑龙江副中心城市;从城市发展上定位,就是打造“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建设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城市;从发展布局上定位,就是形成石油石化支撑、产业园区带动、市区全面提升、四县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形成“东移北扩”、“西拓南进”的城市组团组群发展布局,形成“东西南北”四个产业聚集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从文化发展上定位,就是突出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和特色的创业文化,丰富发展现代都市文化,构建现代文明新城。
现在的大庆,伴水建城,依绿而居,湖在城中,城在绿中。生态园和城市广场星罗棋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40%的标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7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56天。大庆自2000年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后,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等26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大庆市市长夏立华自豪地说:“现在大庆的生态是最大、最好的资源,我们要把相关产业带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生态的环境、资源和资产效应,让大庆在续写工业文明的同时续写生态文明。”
除了自然环境,生活在这里的280万人民更是感觉到幸福。拄着双拐的陈延林,是大庆市第一批低保户,不仅享受着医疗保险,还免交水费、物业费、取暖费,生活得无忧无虑。甚至,今年大学毕业的女儿在此之前,都一直得到政府对低收入家庭学生实施的特别救助。
现在,像陈延林一样,大庆市有10万名困难群众正在受益于“十位一体”的综合救助体系,这一作法在全国属于首创。“十位一体”包括:生活、就医、就学、就业、住房、供热物业、法律援助、数字电视收费、医疗费用补贴、物价调解补贴等,全方位地为困难群众做到困有所帮,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就。
现在,大庆已在黑龙江省率先实现全民医保,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体系;今年9月,大庆市又出台了城区农村低保大中专学生学业全过程救助政策;截至目前,大庆市61处棚户区已改造完成了45处,有10多万人搬进了新家;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3万平方米,解决3100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为2387户零就业家庭安排3472人就业……
今年6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大庆视察时,还专门来到为低收入人群和流动人员辟建的利民苑。并在看望这里的群众时说:“看到你们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就放心了,相信你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2008年,大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49元,居民人均存款达到2.6万元,在全国富裕程度排名榜上居地级城市第16位。
富裕起来的大庆人,决心把大庆建设得更加美好。徜洋在大庆市街头,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是一座石油之城,也是一座文化之城。过去大庆没有一所本科院校,现在却辟建了大学园、高中城,拥有7所大学、10所示范高中,百余个科研院所。
歌剧院、博物馆、历史陈列馆、石油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奥林匹克公园、北国之春梦幻城等大型文体项目正在建设中。
以铁人及创业题材为主的《地质师》、《大荒的太阳》、《铁人轶事》等多部戏剧作品获国家级大奖,舞剧《鹤鸣湖》进京演出,轰动京城……
英雄的大庆人,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翻开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年、大庆建市30周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庆,不仅为共和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宝贵的精神文明,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座现代宜居的城市。这,就是大庆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