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剩了两万亿 差钱不差钱?

宋鹏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2-15    [打印] [关闭]
    根据2009年全国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报告,全国应完成财政支出76235亿元。但是,在时间进度已经完成91.7%,财政支出进度仅完成73.8%的情况下,意味着还有2万亿元资金将在12月一个月中全部用掉,突击花钱似乎又将在所难免。(《第一财经日报》12月12日)

    通常情况下,钱多了并不是坏事,何况是两万亿元之巨。可是如果多得莫名其妙,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确实花不了,也可能是该花的没有花。作为刚刚被明确权利的纳税人,作为感到“很差钱”的每个公民,都想知道得更多。

    该花的没花了,该收的可不少收。财政部消息称,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633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仅11月份就比去年同月增长了32.6%。

    差钱不差钱,关键看消费。众所周知,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金融危机背景下,尽管出口锐减,眼下又面临欧美诸国的贸易保护战,但4万亿元投资的拉动还是成功完成“保八”的经济目标。但是,随着通胀压力下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居民消费必须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什么舍不得消费?还是差钱啊:毕生积蓄求一蜗居而不能,教育医疗支出居高不下,不多存点钱哪行,更别提透支消费了。所以说,提高居民消费动力必须要在保民生上下功夫,这也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些老大难问题,改革的最大掣肘都是钱,能说我们不差钱吗?

    以教育为例,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然而,16年过去,这个目标不仅上个世纪没有实现,跨世纪了还没兑现,2008年也才仅达到3.48%。对教育市场化的放任,必然导致“7成家长认为教育费用难以承受”的苦果。

    在目前已经完成的预算内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是否足额拨付不得而知,制定预算初期是否就将教育支出所占比达到4%,仍不得知。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又如何履行纳税人的税收监督权呢?缺乏了公开透明和全程监督,钱多和钱少一样令人不踏实,只能干着急没办法。

    事实已经多次证明,年底突击花钱有其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因为如果花不完,一方面财政有可能把钱收回;另一方面是下一年度将会以此为基数减少预算,谁会那么“傻”呢?“可劲造”的背后是知情与监督的缺失,显示出国富民穷的尴尬。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