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执著于发掘感动会冲淡对灾难的追问

胡印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2-18    [打印] [关闭]
    总有一些习惯,驱使我们努力发掘“感动”;总有一些灾难,试图在发掘感动中得到某种救赎。比如,湖南湘乡育才中学校园踩踏事故,似乎正在朝着这样一个方向疾走。12月7日那个黑色的晚上,14岁男孩龚剑,“试图张开双臂挡住人流,还叫道‘有人滑倒,都不要挤’,当时楼梯上人潮汹涌,有人在起哄,有人在推搡。很快,龚剑就被挤倒在地,成为‘叠罗汉’最底下的人。同学们说,他是英雄。(《广州日报》12月17日

    多好的男孩!多么让人动容的惊魂一幕!14岁男生龚剑以他颇具男子汉之风的举动,留下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背影,同学们的“英雄”评价,并非过誉之词。然而,我在感动之余,却不免生出无比浓重的悲怆、凄凉、愤怒。而且,感动越深,这悲怆、这凄凉、这愤怒,就会越深重。是的,我们原本是可以避免产生这样的感动的,或者说,我们宁可不要这样的感动、这样的英雄,而只想要一个活泼的健康的大男孩龚剑。

    我并不反对记者在灾难事件中发掘感动的努力。事实上,无论何时何地,这样闪耀着人性光芒的个体生命,都是支撑这个世界的重要力量。作为幸存者以及远离现场的旁观者、关切者,不应该也不能够忘记这些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的生命。他们,是严酷环境中的一抹淡淡却永恒的亮色。他们的存在并不仅仅为了证实自己,也印证着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原因往往在人的因素。

    我只是想强调,过于执著于发掘感动、找寻感人,有可能会模糊了关注目标,从而冲淡对于灾难的追问。

    湘乡校园踩踏事故到目前为止,事件本身的调查并无实质性进展,公众关心的遇难学生名单公布、真相调查、深度问责等等问题,仍在地方官员“没有人会违背良心隐瞒死伤者人数”的拍胸脯发誓中沉默着。在这个疑窦丛生的当口,不遗余力地宣传强调“感动”,多少有些太合时宜。这样刻意强化印象的结果,很可能会使得“感动”成为人们对这一灾难事件的主要印象。

    这将是怎样的错乱。以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晓兰来说,10多年来,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事迹感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然而,陈晓兰的个体努力很难改变中国人遭遇假劣医疗器械、假劣药品的苦痛。在大环境模糊的情况下,陈晓兰的剪影越清晰,我们面临的悲哀就会越浓重。

    尤其让人忧虑的是,如果这种发掘感动的努力,被一些试图掩盖事件真相的人利用,则感动可能沦落为“只报喜不报忧”。

    与追问真相相比,我们还是应该暂时克制一下发掘感动的冲动。克制不等于不感动,只不过,需要一个合宜的时机。同时,任何的感动,都无法替代逝去的生命,无法替代对责任的追究。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