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筑巢 呵护105名流浪儿童
11年前的冬天,第一次来京的安徽金寨青年石清华也曾无助过——患病的妻儿正躺在医院里,身无分文的他,对未来一片迷茫。那一夜,他在漆黑的马路上徘徊,一个流浪儿童走上来,主动“邀请”他到立交桥下自己的小破棚里过夜。这是石清华在北京得到的第一个帮助。
今天,38岁的石清华坐在《中国青年报》记者对面,回忆着当年流浪儿带给他的温暖。如今,他已是北京光爱学校的校长,105名流浪儿童的“爸爸”。
光爱学校位于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高楼金村,东六环外。记者从城区出发,换乘两次地铁一路往东,一个半小时后抵达北京东郊最远的地铁站,再叫上小三轮车,十几分钟后才到达光爱学校。
“成立光爱学校,就是要给流浪的孩子提供一个既有温暖又有爱的家。”石清华说。
燃“煤”之急快速解决
今年11月初,由于连日降雪,气温骤降,北京提前进入冬季。
光爱学校因准备不足没有筹集到足够的煤,105名孤儿陷入挨冻困境。为了省煤,学校不得不停用4个烧煤锅炉,采取“集中供暖”,有一天孩子们甚至直接窝在宿舍里上课。
11月14日,媒体呼吁各界帮助解决学校今冬的燃“煤”之急。一家燃气公司看到报道后,即与学校取得联系,向学校承诺帮助解决今冬取暖和生活物资不足的问题。
走在小校园里,在各个角落不时看到乌黑的煤堆——这就是那家热心的燃气公司为光爱学校孩子过冬准备的“爱心煤”。80吨煤被分放在学校的6个锅炉点,其中,小食堂对面的煤堆,足有1米多高,阳光下,反射出乌黑的亮泽。
这80吨煤一次性地解决了光爱学校整个冬天的取暖问题。石清华坐在办公室里接受记者的采访,此时暖气已能正常供应。
学校也流浪
第二次见到石清华时,他刚把一个企业来校做慈善活动的准备工作交给同事处理。匆匆接受采访的他,下午还要陪妻子去医院做手术。
接受采访的1个小时里,他接了不下10个电话,都和学校有关。这位国字脸的青年汉子,个子不高,神情淡定,语调平和,略显腼腆。他的手上有烧伤留下的疤,留着12年前家中变故的痕迹。
1997年,由于邻居私藏爆竹发生爆炸,石清华的妻儿被严重炸伤。为了看病,石清华流落北京街头。石清华说他永远也忘不了,流浪孩子在自己流浪期间给自己温暖。在自己办起幼儿园、生活渐有起色后,石清华内心仍牵挂着当年帮助过自己的流浪孩子。
2003年冬天,石清华沿着当年孩子们流浪的路线,找到了几个熟识的孩子。此后,只要有空,他就会进城给他们带点生活用品。2004年冬天,当他再次送来衣物并准备离开时,冬夜刺骨的冰寒让石清华决定带两个孩子回家。
此后,前来投靠的流浪儿童越来越多,这个家也越来越大。2004年年底,在一个志愿者的帮助下,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马头庄村的怡乐老年之家,将一座U形二层楼房免费借给石清华。就这样,“光爱之家”正式诞生了。
之所以用“光爱之家”这一名字,石清华解释道:“有光就有温暖,有爱就有希望;只要能给孩子提供温暖和希望,孩子就一定会改变。”光爱学校目前收留教育的流浪、孤残儿童和特困儿童中,最小的3岁,最大的16岁。
然而,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这个“家”从2005年起,也和曾经流浪着的孩子一样,在北京“流浪”了好几个地方,最多一年搬了3次家。2008年3月,在北京市通州区政府的帮助下,学校才搬到现址。
现在光爱学校租下的地方,是当地张家湾中学的一小片旧校舍,绕着走一圈,也用不了10分钟。两个简易的篮球架由于没有专门球场安放,只能放在教室门外的走道上。“全校就只有20来间像这样大的平房。”负责行政事务的王老师指着约20平方米的“校办公室”介绍说。
没有志愿者,光爱学校也许早就不存在了
在记者采访石清华时,一位志愿者给石清华打来了电话。
“石校长,我想问您,现在学校主要还缺什么东西?”
“现在主要是餐厅的凳子比较少。”
“嗯,还有什么呀?”
“还有就是,现在有人给我们捐了很多黄豆,但我们还缺一个大一点儿的豆浆机。”
石清华告诉记者,来电的志愿者是光爱学校的一位长期志愿者,一般每个月来一次,来之前都会来电询问学校最需要什么,顺便带过来。
学校从最初的7个孩子发展到如今的105个。一开始,石清华自己当老师,一个人垒砖、搬煤、做饭、背孩子上医院,很多时候,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有一次,石清华把幼儿园的办学经费先挪到流浪孩子身上,园内教师工资推迟发放,导致老师们罢课抗议。
孩子们要吃饭,石清华不得不接拍一个止痛药的公益广告。此后,来自各地的志愿援助纷至沓来,大大超出他的预料。医疗室、运动小屋、图书室等逐渐建立起来。
石清华说,自2005年起,那时还在顺义区的光爱学校就开始受到志愿者的关注。记者采访当天,刚好是周日,抵达学校时校园十分安静。但早上9点半后,50多名志愿者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在一个志愿者“孩子王”的带领下,志愿者和孩子们分成两组,玩拔河、打羽毛球、踢足球。中午,他们和孩子们一同做饭,边吃饭边做游戏。
石清华告诉记者,这样的志愿者很多,每个周末他都会接待超过50名来访的志愿者。光爱学校创校5年,已经有超过1000名志愿者提供了服务。本学期,有30多名志愿者每周定期为孩子开课,而学校的正规老师仅有9人。“假如没有志愿者,光爱学校也许早就不存在了”。
为孤儿提供一个永久的家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光爱学校已经慢慢“挺了过来”。目前,光爱学校已经挂牌成为中国少年文化艺术基金会培训基地,学校取得了正式的合法身份。
据共青团中央课题评审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流浪未成年人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另据民政部2008年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社会福利院和儿童福利院共接收包括流浪儿童在内的各类人员18.9万人。这意味着,有超过80万名流浪儿童得不到妥善的救助。
今年6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光爱专项基金正式启动,用于救助包括光爱学校儿童在内的全国流浪儿童。这项由民政部主管的基金虽然成立较晚,但效果已开始显现。“光爱学校准备在校园后面租下100亩土地,为孤儿提供一个永久的家。”石清华说。
“我最渴望的,是创建一套教育关怀流浪儿童的完整模式。”石清华说,自己所做的,完全没有前例可循,5年来他“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据介绍,目前在中国,以教育为中心的民间慈善学校,光爱学校很可能是唯一的一家。其他民间慈善组织,多数是以收容为中心,不提供系统的教育过程。
民政部一位领导在考察过光爱学校后,称赞学校的帮教模式十分可取,希望石清华能将之写成文字,报交民政部,通过各地民政部门向全国推广。
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