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教育
   庾建设: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的领导,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上学,而且要上好学。怎么上好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不是花几天几年就能做好的。我认为,无论教育怎么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有用之才。作为校长,我的最高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中国青年报:你所说的“更优质”具体是指什么?
   庾建设:学校的产品就是人才。我们进行各种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生。从狭义上来说,“更优质”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各学院尽量把最好的教师安排给一年级新生上课,鼓励知名教授与新生交朋友,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指导,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以其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影响和感染学生。
   从广义上来说,我们还要求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环境。即便是学校的一个后勤服务人员,也要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
   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从广州大学走出去的学生,不管原来学什么专业,都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作出新的成绩。
   中国青年报: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如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庾建设: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首先老师要学会创新,成为创新型的教师。我在学校提倡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近几年来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强化质量意识,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事实上,创新是有大有小的,学生不管今后能作出多大成绩,关键是要具备创新型的思维。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把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教给学生。
   中国青年报:伴随着高校合并扩张、大学城的建设,不少大学都出现了“学生住学,教师走教”的情况,导致师生关系日趋淡漠,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庾建设:高校扩招,大学办学规模扩大,这顺应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增量的需求。现在很多大学老校区与新校区分离,造成老师不在任教地附近住,使师生难以接触。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这一局面目前还难以扭转。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的认识和观念也要作相应的转变。
   很多人去过美国、加拿大等国,都知道那里的大学教师基本不住校。但是他们的教师即使没有课,也会很自觉地到学校办公。在我国,如果让老师每天都在校内上班,恐怕也会因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很快做到。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快速转型的时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尽管受客观条件制约,但我们可以做的也有很多。目前广州大学正在探索推进校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与专任教师值班制度,用制度来督促相关教职管理人员,深入接触和了解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导。此外,现在互联网很发达,我们也鼓励师生通过网络联系,弥补面对面交流的不足。
   中国青年报:你如何看待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
   庾建设: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就业难,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职业不是当公务员就是进事业单位或效益较好的单位。大家都往这些热门行业、热门职位挤,就业能不难吗?我觉得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需要解放,不要认为孩子读完大学就马上能成为杰出人才。在美国,也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去餐厅打工,其实这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我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特别表现在思路和能力上,并通过自身实力和表现为自己赢得未来职场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