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南粤农村的信息化“致富经”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12-30
    

    全省统一建设和谐田园、科技田园、商贸田园、产业田园,各市创新多个本地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推广方式,从信息进村到信息出村全力打造“信息化田园”……近年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移动)探索“4+N”模式,在将科技、教育、管理、医疗信息化带入万村千乡的基础上,将农民的供求、需求和诉求信息传播出村,为基层管理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信息化的得力助手。

    专家式服务指点致富路

    “刘经理,上次您帮我弄的那个农信通,效果真不错,今年我们村的马铃薯获得了大丰收,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了50%,真得好好感谢您。”日前,惠东县铁涌镇溪美村领导方凤吉给广东移动惠州分公司客户经理小刘打来感谢电话。

    铁涌镇作为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虽然每年产量较大,但是产值一直没有新突破,经常受到天气、病虫等灾害的困扰。

    了解到这一状况后,刘经理带领工作人员现场为村民介绍“农信通”。整合了农业科技、商贸、气象、卫生、劳务等信息资源,提供从农业政策、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药品、病虫害防治通报和预报到农资产品市场价格、气象及灾情预报、劳动用工等在内的一条龙农村信息服务,并现场演示了“农信通”产品。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村领导方凤吉订制了“农信通”服务。很快“农信通”就给他发来了关于马铃薯种植等相关技术信息及其他信息,之后,惠东移动项目小组还专门联系了种植专家到溪美村,手把手指导农户种植。

    在“农信通”和专家指导下,溪美村的马铃薯成功避免了虫鼠害,并在每次恶劣天气到来之前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使马铃薯产量由原来的亩产2000余公斤,大幅增加到亩产3000多公斤,人均收入节节攀高。

    据了解,“农信通”在广东正日益成为农民科学致富的好帮手。广东移动与省农业厅合作开展的精准型“科技信息服务”,以省级专家为支撑、以本地专家为班底,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农作物、农产品、农副产品的日常种养殖科技需求出发,发展本地化的科技类品种服务信息栏目超过1000种。当前,基于不断丰富、实效的科技种养殖信息,“农信通”业务定制用户达到240万,服务覆盖人数超过700万。

    农村照样成就“大事业”

    “老板出差去谈业务了。”湛江市恒景花木场黄老板的父亲无奈地告诉客户。在广东移动农信通花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投入应用之前,湛江市麻章花木业大多都是靠这种跑单的方式做业务。

    据了解,湛江是一个农业大市,花卉苗木行业从业者达2万多人,拥有各类园艺公司、花木场近600家。早在2006年,花卉产业就被列为湛江市“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持发展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花卉园”。但由于缺少信息沟通,信息供需不平衡,花木产品的价格、供求信息极度缺乏,严重制约了湛江花卉行业的发展。

    作为广东移动农信通的子系统,“花卉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应运而生。在该平台上,用户可以用手机短信、互联网、WAP、12582语音等方式将供求信息发送到平台上,通过审核后就能在“湛江市农业信息港”公布,实现了花木的网络营销。与此同时,平台还将供求短信发送给订阅了相关项目的农信通用户,实现信息的全面覆盖;湛江市外地用户也可以在网站浏览花卉供应信息,从而拓宽了花卉供求的信息渠道。截至11月底,超过半数的花农应用了585项花卉平台的供求业务。

    在珠海给农村养殖大户量身定制的“经销商管理系统”让该市冲口村大成养兔场在市场上保持了产销两旺良好局面。

    “一台电脑一个网是我最敏感的中枢神经,一个手机两个卡是我最贴心的移动办公室。有了这样的农村信息化平台,咱‘泥腿子’也能干成大事业!”村民李锦灿一边指挥他的三台大货车向外地运送大宗兔产品,一边指导员工严格按照网上专家系统的指点,在兔饲料中配制中草药。

    在“经销商管理系统”协助下,李锦灿的大成养兔网与全国各地300多个固定客户常年实行产业对接和信息共享,几十家农业院校畜牧专业和各地养兔学会或科研机构,通过网络连接和用户授权,与他们开展技术合作和品牌认证;在大成养兔场的产业链条上,从饲料配方到疾病预防,从兔种培育到幼兔供应,从鲜兔批发到肉兔销售和兔毛加工等,都能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完成。“虽然养殖场的员工还不足10人,但去年的养兔产值却达400多万元,净利润100多万元。”

    农业部发布的《“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提到,目前,农业信息化还存在着农业应用软件开发力度不够、电子商务作用未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从这一点出发,广东移动在全省完成了40多个省级“新农村信息示范点”建设,重点建设了700多个信息化示范村、60个信息化示范镇,并针对性研发了40多个涉农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散发乡土气息的信息化

    录墙报窗(村级通讯录、刷墙广告、宣传小报、村级宣传橱窗)、送戏下乡,将信息服务站、农村信息员和农家店结合,建立固定和流动的信息服务点……在广东,这种融入式的服务方式让信息化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提议,要完善农村村务网、医疗网、商贸网和务工网,并为乡村配备信息员,进行外部信息的收集、筛选、整合,以及当地农业产品等信息的对外宣传,实现“信息进村”和“信息出村”,从而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这既是一家有责任感企业的建言,同时也是对他们实践的总结。

    “在农村地区,农民们接受新事物较慢,虽然在广东地区农村的手机普及率很高,但是会用手机发短信的人却不多,会用电脑的就更少。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还和当地政府携手举办了很多培训班,农民不会拼音,我们就教他们使用笔画输入法。”广东移动负责农村信息化推广的集团客户部负责人介绍初期遇到的难题。为此,从2006年开始,广东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信息服务进农村”和“信息兴农村”活动共达4100多场,直接参与农民人数超过45万人。

    为了解决适合于农民的信息源严重不足这一新问题,广东移动又和信息产业厅、农业厅以及各地市级政府甚至一些地方农商会进行合作,推出有地域、行业针对性的农讯通平台,通过信息量身定做将农村信息化建设落到了实处。

    据了解,为支持各地市分公司进行本地化业务开发,省级“农信通”平台规划统一配置“行业”(指具体的农业品种、应用分类等)和“地域”两个属性。行业属性可在省农业厅提供的206个农业品种标准分类上再根据实际需求细分;地域属性可配置到行政村级别,逐渐形成省级“产品地图”,提供覆盖全省大多数农业县、众多农业品种的种养殖和市场价格信息服务。依靠这样的层层推进,“道路村村通,网络处处有,开着摩托到田头,带着手机去放牛”成为南粤新农村的生动写照。

    致力于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广东移动积极落实总部发展农村的战略部署,从农村信息化示范点建设到在农村普及信息化服务,从“信息进村”到“信息出村”,全面推动“信息化田园”计划,不断推动着广东农村信息化的发展。(陈海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