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11年 学生能力“带得走”
这所学校是仅有11年建校历史的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该校校长彭玮说,学校不仅营造了传统书院风格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汲取书院精神,培养了学生“带得走”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与素养。
胸有报国志,思天下大事
在彭玮看来,引导教育学生“睁开双眼看世界”,正确看待社会、积极贡献社会,建立起国家民族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校构筑书院文化的核心理念。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的几天,一场名为“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校电视台直播演讲大会在该校举行。
高二年级同学何文吉目前正在着手搜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所有资料,他将把这些素材制作成幻灯片在学校的“电视墙”上播放,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环境保护及气候变化相关,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何文吉计划组织一场全校范围内的“模拟哥本哈根会议”。他希望各班的学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表对于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的看法、见解,并为校园内的环保行动建言献策。
该校副校长董红军说,学校非常注意培养同学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每周一全校升旗仪式结束后加入“一周新闻总结回顾”,选播值得师生关注的国内外大事。此外,在每天课后的“晚点评”时间或主题班会上,老师或组织同学看报纸,或对重大事件进行讨论,在无形中提高了同学们关心时事的自觉性。
学会终身学习,做好职业规划
该校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各方面对未来发展进行自我规划。其中,练就终身学习本领和做好人生职业规划是两个基本目标。
高中年级教师赵志永自2003年起带领高一新生进行了有关初高中学习方法衔接的研究。赵志永认为,学生上学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的根本是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比如,如何进行预习、复习,怎样有效地听讲、做笔记,如何通过规划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等。通过师生的自主研究,形成《高中学生学习程序规范》。
对于“做好人生规划教育”,高三年级教师刘振庆利用每天课后的“晚点评”时间,让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和兴趣爱好发表对高考填报志愿和未来职业的看法。
比如,如何进行职业选择,有同学提出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看就业前景如何,但张嘉阳同学以自身经历说明,个人喜好是选择专业的根本。张嘉阳从小就对科技类读物感兴趣,妈妈给他买的《三个火枪手》、《堂·吉诃德》他都不爱看。后来,妈妈把他领到书店让他自己挑,他抱了一大摞《世界未解之谜》回家读。上中学后,《博物》、《科技新时代》等杂志成了他的必读书,有关化学科技和生物工程的图书,他更是优先阅读。“只有喜欢,才能真正投入到专业中,才能学得用心,学得快乐。”他说。
“每个同学发言后,同学们都会开展讨论。进行头脑风暴,目的不是为了确定某个同学将来从事哪个职业,而是通过客观分析,让同学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认识完善自己。”刘振庆说,通过自我规划,使学生在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上都达到较高水平,直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轻轻松松走高三”的既定目标。
诚信培养,从“免监考场”开始
自2001年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实行“免监考场”申报制度以来,全校初高中班级的“免监考场”比例从当时的20%上升到现在的初中班级60%、高中班级接近100%。
该校副校长董红军说,把事关学生“命根儿”的考试作为诚信教育的抓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品格。
“免监考场”顾名思义就是考试时无人监考,学生完全靠自觉、自控、诚信应考。“免监考场”作为一个班集体的荣誉,有严格的申报程序,首先由申请班级师生讨论形成决议,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同时组织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每名学生在申请“免监考场”的承诺书上郑重签字。学校根据书面申请及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研究决定是否批准。
但是,“免监考场”必须接受全体师生和政教处的监督,有考试违纪现象则取消“免监考场”资格。这意味着,“免监考场”一旦申请成功,得到的就是班级的荣誉、老师的信任和全校同学的尊敬。
经历过几次免监考试的同学李爽认为,“如何做人比分数更重要”。她说,考试涉及到学生的利益,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如果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做到真正诚信,相信他走向社会后也会在为人处事上更容易做到诚信。
该校校务委员侯天新计划,未来该校不仅将继续实行期中、期末的免监考试,对于平时的阶段性测验,在初高中毕业年级中还将试行学生在家自主考试的办法,即老师出电子试卷,学生在家用电脑答卷或纸张答卷后,再用电子版回传给老师打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也更加激发了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能力,为人格的全面培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