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月3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体育
厦门马拉松赛女子组金牌首次旁落,埃塞俄比亚选手成拦路虎——

中国马拉松仍旧缺少强劲支撑

本报记者 郭剑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03    [打印] [关闭]
    2010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今天在闬闬细雨中落幕,或许是受到国际田联“金牌赛事”的激励,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萨德以2小时28分53秒获得女子专业组冠军,中国选手孙娟和金玲玲分获亚军和季军。这是厦门马拉松赛历史上中国女选手首次无缘冠军,孙娟2小时34分12秒的成绩与阿萨德相差甚远。由此可见,中国女将今年在厦门马拉松赛上的战略调整,意味着今年的冬训非比寻常。

    “2010年中国田径运动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练兵,中心并没有在成绩方面要求太多。”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在解释金牌旁落的原因时并不气馁,他表示,目前国家队队员正忙于冬训,所以很难在这次马拉松赛上有上佳表现。

    去年柏林世锦赛马拉松冠军白雪由于冬训的原因,在这次马拉松比赛中没能跑完全程。参加完马拉松圣火点火仪式之后,白雪只是象征性地跑了几公里就自动离开队伍,而她在国家队的大部分队友也没有坚持跑到终点。

    去年在厦门马拉松赛上夺冠的陈荣也在比赛中退出了竞争,而另一位马拉松名将周春秀则因为忙于筹备自己的婚礼,并未前来厦门参赛。

    “厦门马拉松赛更注重的是全民健身,今年有5万多人参加,不管是全程还是半程,还是5公里、10公里,只要市民踊跃参加就是成功。至于竞赛方面,实际上就算白雪和周春秀参赛,也未必就能稳获冠军,我们也没有想一定要在厦门马拉松赛上夺金牌。”杜兆才说,“中国田径的整体实力不强,奥运会和世锦赛的比赛项目,我们没有一项敢说有绝对实力夺冠,无论是刘翔还是白雪,只能说他们有冲击金牌的实力,不能说具有绝对优势。”

    去年的全运会消耗了绝大多数运动员的精力,今年无疑是全运缓冲年。“去年是备战伦敦奥运会的起步年,田径比赛比较多,比如世锦赛、全运会、亚锦赛和东亚运都连上了,但是在成绩方面,亮点并不多。”杜兆才说,“另外,去年一个全国青年竞走比赛,只有10人参赛,这说明我们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实在不能乐观。”

    整体实力的欠缺使得中国田径在雅典奥运会上获两枚金牌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去年柏林世锦赛上,即便白雪、王浩、巩立娇等年轻队员的实力得到验证,但面对2012年奥运会,中国田径仍旧缺少支撑。

    “去年在世锦赛上获得金牌其实事先也没有想到,因为女子中长跑和马拉松这几年一直处于低谷。拿到世锦赛冠军很兴奋,压力也很大。因为拿了这个冠军,别人就会觉得什么比赛都应该拿冠军。”白雪说,“所以一点都不敢松懈,训练甚至比拿冠军之前更刻苦。这次厦门马拉松赛教练让我别急着拿金牌,要先把冬训的任务完成好,毕竟去年参加了世锦赛和全运会,今年要先调整比赛状态,把基础打好。”

    白雪在柏林世锦赛上夺得马拉松冠军的成绩为2小时25分15秒,而今天获得冠军的阿萨德表示,她会努力提高成绩,争取“下次再跑马拉松时能跑进2小时25分”。

    “我很高兴能在这么美丽的地方获得冠军,特别是击败中国运动员获得冠军。我知道以前冠军总是她们获得,但是这次她们好像没有派最强的运动员参赛。”阿萨德说,“在20公里以后我身边就没有人了,这是因为我决定提前加速。”

    阿萨德说,由于起跑阶段比较慢,她担心自己最终成绩不好,因此跑过20公里时就决定加速。“我那时冲出第一集团,可能有点冒险,但结果证明我是正确的。”

    阿萨德今年23岁,她的夺冠成绩已经仅次于2003年周春秀以及2008年张莹莹的夺冠成绩。杜兆才认为,阿萨德将是中国田径力争马拉松金牌的“极大障碍。”

    “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很多人都有长跑天赋,马拉松也是他们的传统项目。”杜兆才说,“我们下一步的打算就是把马拉松队送到肯尼亚去训练,初步打算是先训练一个半月,看看效果怎么样。”

    杜兆才表示,中国田径队虽然和不少外教签订了阶段性合作协议,但是“不会完全依赖外教。首先是对于外教都有类似年度考核的标准,另外我们也在培养本土教练,很多队伍现在都是内教组和外教组结合训练。”

    “主导思想还是两条腿走路,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冬训的重点内容。”杜兆才说,“今年中国田径的比赛任务主要是世界杯和亚运会,这也是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内容。在新的奥运周期里,我们对运动员的管理将采用成绩的量化考核,尤其要考核国际赛事的成绩。比如什么样的比赛要达到什么目标,这由教练提出,经过中心审核后确定,再到年底进行评估。”

    “实际上今年中国田径运动员的基础能不能打好,冬训是最关键的。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竞技体育却是‘一年之计在于冬’,冬训质量一定不能马虎。”杜兆才说,“在这个冬训的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逐渐接受新的观念。”

    本报厦门1月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