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宁当志愿者:
“痛,并快乐着”
邓卫哲 本报记者 任明超
“中国志愿者”的胸章已经出现在非洲贝宁的土地上130多天了。作为我国首批援贝青年志愿者,也是海南青年志愿者首次走出国门,20名志愿者近日通过网络向国人告知他们的异国志愿生活感受:痛,并快乐着。
在贝宁,志愿者们吃的是“大锅饭”,成立伙食卫生委员会,具体规范衣食住行、卫生安全、节能省耗等。志愿服务队按照队员的特点将大家分成5组,每周一组,轮流买菜做饭。“每月补贴的300美元如果不计划着花,吃饭都成问题,这也是我们吃‘大锅饭’的一个原因。苦点没什么,只要不饿着就行,本来大家参加志愿服务就不是为了钱。”志愿者彭成成说。
贝宁的平均物价是国内的3~5倍。志愿者林远森说,“平时除了吃饭和买生活必需品外,大家基本上什么都不敢买,能省就省。来的时候能带的大家都带了,而且是备着好几份。”
队长农运耀介绍说,资金紧张的另一个原因是交通费开支太大。由于志愿服务队的车一直没有到位,大家每天都要打摩的上班。去农场服务的队员要先打摩的到高速公路,再坐“挤得爆满,连车顶上都是人”的小巴。为此,队里专门成立了财务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财务,合理支出,以保证大家的衣食住行不出现大问题,确保志愿服务工作顺利进行。为了节约开支,队员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住处种上了带去的大蒜、西红柿等蔬菜种子,还从大使馆挖来地瓜苗种上。
志愿者邹瑞是辞掉在私企的工作参加志愿服务的,“回国后工作只能重新找”;林远森2009年刚刚从海南大学毕业,为了当志愿者他放弃了考警察的机会。海南医学院大二学生、志愿者李源盛道出了大家“痛,并快乐着”的心声:“服务非洲兄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