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笔记
年代剧,内心戏
让人们笑口常开的,是黄集伟(江湖人称阿黄的)“读书笔记”系列,目前已出到第七辑,《年代剧,内心戏》。作家们给书起名,多言简意赅,阿黄不例外。虽然新集子运笔更细腻,刀笔吏一般,手段也甚是老辣,可段子型的故事抖包袱之余,惊起的却是读者内心一丝丝苦涩与无奈。想知道“我们不耍流氓,我们就是流氓”语出什么背景?请看第49~51页。他评网友思伽“这要是条假新闻,该多好”时,写道:“思伽末句如一枚钢钅崩儿,一面平淡,一面深情。好语文。”阿黄关注到了近年流行的所有流行用语,从“俯卧撑”到“酱油党”,从“价值贫困”到“集体世袭”,从“南方春意盎然”到“对生活要有湿漉漉的眼神”……
柏林墙震撼
《柏林墙:1961.8.13~1989.11.9》,英国史家泰勒作品。有关柏林墙,年轻人如全然不知,可先研读以下数据:全长155公里,墙高超过3米,沿墙建有253个望塔, 136 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反汽车坦克冲击障碍,等等。修墙,是为了抵挡敌人的阴谋,却关不住所有东德人向往自由的心灵。书名提示了它建立和倒塌的准确时间,28年零3个月,其间发生无数次翻墙,数以千计的死伤、抓获。那个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甚至还附着在我们体内。书中所附墙图,震撼人心。
司法至上
基斯·威廷顿《司法至上的政治基础:美国历史上的总统、最高法院及其宪政领导权》。作者追述“司法至上”原则在美国的起源,以及政治博弈过程中的演变。是我们了解美国最高法院这一制度创设,具有一流品质的作品。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马歇尔指出:决定宪法含义和推翻那些违反了根本大法的制定法,是“司法职责的本质所在”。
精英:被宠坏的孩子
《精英的反叛》,作者克里斯托弗·拉希。加塞特在《群众的反叛》中指出:俗众的心态最主要的是“痛恨一切异于自身的东西”。因为天生不会好奇或尊重他人,俗众是“被人类历史宠坏了的孩子”。拉希认为,加塞特对俗众的“指控”,今天很不幸落在了精英的头上。在追求财富、地位和名声过程中,精英们远离社会基础,从而损害了民主的真义。
重建道德
《危机·革命·重建:梁启超“过渡年代”的中国道德》。作者年轻,出生于1972年,但问题意识却很老辣。梁氏面对西方冲击,中国道德体系接近崩溃局面,对重建道德体系前后开出三个药方回应:西方为主;我方为主;中西结合—段江波对梁氏的思考予以详细描绘,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