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办宴席一样敛财
这一“硬性规定”一出,立即引发了一些争议。此前,廉江市公安局副局长陈锡照摆乔迁宴席的消息,曾引起舆论的广泛质疑。有人说,这名副局长摆的是宴席,炫耀的是权力。因此,廉江市纪委“紧急通知”被认为是举一反三、叫停相似情况的应急措施,有促进当地党政官员廉政作风的积极意义。但更多网友用“走形式”、“做表面文章”和“治标不治本”来质疑这一规定。
因为在中小城市,或者在县城乡镇,婚丧嫁娶举办宴席是人之常情。社会传统的维系,亲情友情的表达,人情冷暖的感知,都通过一些家庭“大事”体现出来。因此,面对这个“廉江规定”,有人质疑,升学、乔迁等限制在10桌是可能的,而子女结婚的喜事上,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加起来,怎么会不超过10桌呢?就算出台这一规定的人真的铁面无私、两袖清风,甚至不食人间烟火,也应该考虑相关规定的执行难度,用这种“一刀切”的手段向基层干部的家庭宴席说“不”,会导致无人遵守、最终沦为一纸空文的尴尬。
另外,这种规定永远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规定尽管很“硬性”,不是不让超过10桌吗,那好,每次9桌,分5次办,这种“分期分批”或者“同期分地”宴请,在凡是有纪委狠刹大操大办之风的地方,已经被当成“普遍做法”,渐成气候。反而使宴席举办者、参加者更加心照不宣,具有更深的隐蔽性。至于“廉江规定”中的婚丧喜庆事宜的申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少报多请,更容易流于形式。
事实上,在受到舆论质疑之后,廉江市纪委将板子打在大操大办上,并通令开始限制宴席规模,并没有错。但更应该看到,导致基层官员婚丧嫁娶宴请规模过大的,不是这个敛财之“机”,错也不在宴席,而是一些党员干部手中“权力的傲慢”,因为有权,而且不愿意接受监督,就会让送礼者趋之若鹜。多年前,因腐败问题落马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一次生病住院,就在医院里不断接到下属以探病为名送来的巨额现金。马德的买官卖官案也因此轰动一时。所以,官员是否腐败,大操大办宴席只是表现之一,对于有的官员而言,不办宴席一样敛财。
透过廉江市纪委的规定,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互联网舆论时代,各级纪委、司法部门要对网络举报、媒体曝光予以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查处违纪、追究犯罪行为的重要信息渠道。只要这样,才能随时将官员的腐败行为置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之下。此外,还要在完善基层官员的财产申报、信息公开制度上下工夫,毕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出台禁令固然重要,但不做表面文章,不流于形式,有效监管,注重实效,在回应社会期待、惩治腐败行为的当下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