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织掉进“会海”
李鹄制图
参加会的人和社会上一样疲劳:
“会议太多,快开晕掉”
元旦假期结束了,这两天程波整理抽屉时吃了一惊,他的记事本上记满了历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大致内容,“原来我大学期间开了这么多会啊”。
程波是云南某高校的大四学生,曾当过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他记得每次学生会开会都得安排人做会议记录,单记录本就有好几个。有时一天3个会,一个会议接近两个小时,主席不说走,其他干部谁都不敢走。大家挨个儿发言、总结一年工作发表感言,“好几次,还碰上老师突然驾临,会从晚饭后7点一直开到11点多,我小跑着刚到宿舍就断电熄灯了,只好摸黑洗漱”。
作为开展学生工作的手段之一,很多高校的学生组织都定期召开会议,有的会议确实能解决问题;但也有不少会议枯燥乏味。主讲人照本宣科,一讲就是几小时,让学生颇为头疼。
“学生组织应该是为学生代言的。可他们却很少向上反映学生的意见,比如助学贷款发放缓慢,评定奖助学金、收取水电费不透明等。”云南某大学大三学生冯旭觉得,有的学生组织就知道开会,给学生下达通知、命令。
现任云南某高校文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的李玮说,通知开会的活儿让她很为难。“主席一打电话准是要开会,办晚会要开会,老师来更要开会;加上各社团、学院的会议,为办活动召开的临时会议、紧急会议等,学生组织会议的数量异常惊人。”
进入大二作业多,好几次正忙分组讨论时,主任让她立刻去开会,两个短信加3个电话催得李玮心神不宁,赶紧放下分组作业讨论小跑着去办公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玮仍然觉得对不住同组同学:“我临阵脱逃,但部里开会不敢不去啊。”
李玮记得,最近的一次全体会议他们部门13人只去了6个,主席讲话时,干事们大都在玩手机上的游戏、发短信、看闲书。李玮承认,打电话通知时知道同学会很烦,频繁的开会特占用大家的时间。后来她就选择周日大家都没课的时候。“我们部门开会大家还是喜欢的,因为就十来分钟,有事可以请假嘛。但主席、老师开会至少要半小时,有时个把小时,废话特多。”她抱怨道。
在云南一些高校的宣传栏,记者看到不少通知开会的公告。“今天下午在某某办公室例会,请准时参加。某某学院学生会。”
据悉,各学生社团的会议一般是由社长或会长决定,而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新闻社、记者团等组织则受校团委直接管理。突然接到通知让去开会,在学生干部看来已经习以为常。
由于开会频繁,云南某大学传播学院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徐萌一提开会就头疼。“没个尽头啊。以为忙完了居然还要开会,又跳出更多事。干事还好平均一周一次。”徐萌说,“干部就惨了,一周两次常规会议。有时召开干部紧急会议,老师突然驾临的话再开一次。有一次因为要搞个全校的大型活动,开了两个半小时。我经历过一天开3次会,回到宿舍头都晕了。”徐萌说自己经常是一边抱怨,一边通知同学。“知道大家相当不情愿,但还得通知啊。开会时就是听副主席说了一堆没用的话,比如‘学生组织要及时传达学校通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基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关键。’这样的话说了一大堆,却没有实际举措,我们举办的活动同学反响也不大。”
徐萌记得,自己有一次把人人网上的状态改成“会议太多,快开晕掉!”一下子吸引了39条留言,都表示有同感。“对我们学生干部而言,开会是家常便饭。”徐萌透露,他们学生会每周至少召开3次会议,每个月十来个例会,在其他学生组织的章程里还会具体规定例会的时间和次数。
徐萌小声对笔者说,她觉得开会给了一些学生组织“头头们”发号施令的机会,一些本该反映学生意见的会议成为学生组织单纯传达学校要求的“命令会”,学生组织普遍流行着会议风,有的学生组织负责人有事没事总想召集些人开会,其实有时几个短信就可以解决。
召集会的人和社会上一样的借口:
“不开会解决不了问题”
但会议主持者、发起者却有自己的说法。“学生组织开会很有必要啊,是交流感情的方式,也是布置工作的渠道。”云南某高校的韩盈是社团联合会负责人之一,在哪儿开会一般是她做主。在她看来,传达通知不一定要开会,但不开会没机会交流,将来做活动连人都不认识。
每周几点在哪儿开会一般是部长以上的领导者讨论决定。这意味着为开一次会,干部得提前准备。韩盈知道,有的事情发短信说不清只能打电话通知。她计算了一下成本,他们部门21个人,每次通知人,每个人最快都得5分钟左右,按市话费每分钟1角5分钱计算,总计花费15元左右,加上短信费等,一个月话费接近60元。“发短信重复同样的话多烦啊。开会虽然可能惹人烦但省钱。”她说同学觉得会太多,就尽量少开些,认真地开好每次会。“不过话说回来,在世界任何地方,不开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以前通知人开会是老大难,同学一听说开会就烦。这事曾让韩盈头疼,后来她决定把要点汇总在一起才开会。“算顺应民意吧。”韩盈说,“不喜欢也得开啊。就跟上课一个道理,讲得好的老师大家爱去上,会开得好大家也愿意听。”
“学生组织老开会是跟官场学的吧?”云南某高校大四学生谢力说,高校学生组织、各社团本是大学生按照兴趣加入,凭爱好组成的团体,但学生组织官僚气重,忙于开会而忽视学生的意见,“学生干部是在自娱自乐。”谢力说不是他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频繁的会议让一些学生不胜其烦却不敢不去。“你去看网上还有不少关于《学生干部组织开会的方法与艺术》的文章呢。”
“我也不想老忙着开会,但没办法啊,除非退出这个组织。”程波说,“开会不是学生组织的全部,但不开又不行。”
就在采访结束的第三天,徐萌告诉记者,他们学生会已经取消一些可有可无的会议,正努力减少文山会海并采用其他途径沟通,比如,使用电子邮件、QQ群、飞信、手机短信息等。但是,她仍然很苦闷:“我们也不想开会啊。有谁体谅我们学生干部的辛苦?”
(文中人名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