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月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周刊

天气真的可以被人工影响吗

——探访空军某研究所
唐书平 田霞 李要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08    [打印] [关闭]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阅兵的蔚蓝天空,是驱云减雨的成果;2008年奥运会,人工干预确保了开幕式当晚没有下雨。科技的发展,真的让人类可以“呼风唤雨”吗?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是什么?气象科技对未来战争有哪些影响?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近日专门来到空军某研究所进行采访。

    “呼风唤雨”需要前提条件

    一栋平平常常的四层小楼,楼前一块用铁栅栏围着的空地上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天线、形状各异的设备,会让你觉得此楼与众不同。据该所副总工程师毕波介绍,在朔风中一圈圈转个不停的那种设备叫风标,用来测风向和风的大小;那个金属箱子叫激光测云仪,上面不停闪着光的两个光学镜头,一个用于往云上发射激光信号,一个用于接受云反射的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的速度就可计算出云高。

    问起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该所总工程师白洁告诉笔者,人工影响天气之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是因为大气层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和各种不稳定因素,如果掌握了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化规律,在一定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用较少的能量去“诱发”它们,就会发生巨大的能量转换,使天气向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人工影响天气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催化剂选型、作业方法选择,到天气的监测预报,缺一不可,而且各项工作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即使是这样,在万里晴空的天气下,也很难做到人工降雨,对于一些系统性的强天气,比如大暴雨、大暴雪、台风等,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实验室里造“云雾”

    沿台阶而上,笔者随白洁走进一个门口标着“航空大气光学测试与评估”的实验室。

    实验室里除了林林总总的各种仪器设备,位于实验室一侧一个十几立方米的封闭圆筒状房间引起笔者的注意。白总工介绍,这是实验用的云雾室。在实验室人员的当场操作下,不到半小时,原本清晰的实验室由透明逐渐变得模糊,最后变成白茫茫的一片。白总工告诉我们,这个云雾室模拟出的云雾与自然云雾非常相似,国庆阅兵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最终使用的几种催化剂,就是在这个云雾室中通过几个月时间的试验优选出来的。

    2009年9月30日夜,北京大部分地区细雨绵绵。2009年10月1日凌晨2时30分,小雨停止,但阴云并没有散去。为减轻和消除低云对受阅空中梯队飞行的影响,按照空军预定计划,共出动数架人工作业飞机,每架飞机装载数吨高效环保型催化剂,依次进入作业区,由该所科研人员上机操作,按照一定的速率播撒。低云在催化剂作用下,迅速消失,这才有了151架战鹰秒米不差、准确无误地通过天安门上空的壮观场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该所政委滑兵贤告诉笔者,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及时准确的实况天气资料就是巧妇手中的“米”。这次国庆阅兵前的天气资料,就是由该所自主研制并装备空军上百个机场气象台站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获得的,然后通过该所研制的新一代气象业务信息系统和预报保障工作站,汇集到国庆阅兵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依靠这些高科技手段,空军气象部门提前4天就对国庆的天气情况作出了准确预测。事后证明,国庆当天受阅飞机的起降机场以及飞行航线上的天气情况,都与预报结果相吻合。

    气象武器绝非危言耸听

    空军级专家、该所所长刘健文告诉笔者,目前国际公约禁止作战双方使用“气象武器”,但一些国家一刻也没有停止夺取“制气象权”的竞争,其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尤为活跃,在美军报告《天气-战斗力的倍增器:2025年拥有天气武器》中,明确将气象分析与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武器技术之一,并预测其作战力量有望于2025年在一个中等范围(小于200平方公里)内控制战场天气。1998年,英国在沿西海岸向大气层输入电能,使对流层中的镁原子电离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以控制气团的运动,从而尝试对半径5000公里范围内天气的人工控制。可以预见,人工影响战场天气技术会在未来战场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以人工影响天气为主的气象武器,必将是未来战争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据介绍,随着人民空军加紧构建“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信息化作战体系建设,空军航空气象科研人员将结合卫星监测、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同化等先进手段,着力加强以天基信息为重点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装备体系的研究和发展建设,以提高对极端天气气候的预测预警能力,为国家安全、军队建设和经济发展打造坚固的气象安全保障平台。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