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锯成两半
他每天穿梭于白领和音乐剧导演这两个角色之间。往往,他的睡眠时间只有2~5个小时,咖啡和香烟是他最好的伴侣。
“他太‘痴’了。”朋友们如是说。
每次演出,这个“痴”导都会几个小时一动不动,“钉”在散发着蒸腾热气的灯控、音控边上。他手里抓着对讲机,嘴里不断唠叨着“换位”、“上场”之类的术语。他“比台上的演员更忙叨”,一句台词漏了个字,他都能准确无误地听出来。
事实上,孙健曾经是个“演员”。这个出身哈尔滨戏曲世家的大男孩,小时候便是父母所在剧团的“业余童星”。从牙牙学语起,他就“混”在剧团的排练厅。一条长长的水袖,5岁的孙健能耍得滴水不漏。一旦导演的锣鼓点漏了一个节拍,他便坐在地上“哇哇”哭,“叔叔耍我”。
“不过,我从小就喜欢当导演。”孙健强调。那时,他最爱的是“独角戏”,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指挥自己跟另一个自己“打仗”,或者,由他安排剧情,命令一堆变形金刚厮杀得不可开交。
他第一次尝试做导演,是音乐剧《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那时,孙健还是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的大四学生,每天有10节课。下课铃声一响,他就抓起自行车钥匙,飞奔出教室,骑上几十分钟,跑到合作伙伴的工作室。
那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橘黄色的小台灯下,孙健点上一根烟,抓起笔,埋在曲谱、碟片、书籍和遍地都是的方便面盒里。为了一幕音乐剧场景的歌舞设计,他往往要凝神、蹙眉,细细思量上几个小时。有时,烟头烫伤了指头,他才会猛然回神。
整个剧本都是他和合作伙伴“吵”出来的。一个夏天的晚上,他们在学校的小路上,挥舞着双手,大声争论如何通过歌舞诠释这部音乐剧的高潮情节。说到兴头上,孙健激动地一拳打在电线柱上,“对,就是这样!”事后,他的手绑了整整三周的绷带。
他渐渐发现,当导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寻求逼真效果,孙健悄悄溜进学校澡堂,“偷”了一把斑驳的破椅子。他还磨破嘴皮,说服一家平价服装店提供赞助,解决资金问题。并且,他还常常买来啤酒、花生作为夜宵,费尽心思“讨好”工作人员。
幸运的是,这部《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在北大校内外获得了肯定。演员戏谑他:“导演,你快去修修头发、消消黑眼圈!”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熬了60多天的“痴”人,第一件事情却是观看音乐剧的录像带,从头到尾,一幕不落。
2009年年底,孙健当导演的“野心”再次蠢蠢欲动。这时,他已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一些朋友的支持下,最新音乐剧《呀!被相爱了》投入了运作。为了迎合市场,孙健还着力加入了一些时髦说法、社会流行语言。
这个“分身有术”的导演每天只有1小时,从北四环的工作单位赶到西二环的排练场地。为此,他花了不少心思,摸索出一条绝密的“个人路线”。往往,为了避开晚高峰,他驾驶着雪佛兰,颠簸在高速路、小巷道,甚至城乡结合部的泥地上。尽管,每次赶到时,剧组的盒饭早已冰凉。
有时,他还被迫3天3夜不睡觉,最多也不过是一天只睡两个小时。甚至在梦里,他都“不得安生”。有一回,他梦见一个堪称完美的场景设计。猛然惊醒之后,孙健拿起笔,却懊恼地发现,“脑袋像浆糊,什么都不记得了”。
如今,他的生活因为这部上演于2009年12月31日的音乐剧《呀!被相爱了》而发生了变化。很多剧本接踵而来,孙健更憧憬的,却是当上“专职导演”。
不过,他眼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痛痛快快打上一场电脑游戏,不会因睡眠不足而在激战中“时刻都要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