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月1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减税应当是藏富于民的第一步

杨于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1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近来有报道说,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减税的可能性,以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动内需。据说减税是结构性减税,有的税可能要“无中生有”,像个税、消费税则要向下调。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当然是民众与企业的利好消息。

    可以说,减税是现阶段经济形势下凝聚的一个社会共识。在金融危机去年爆发前,人们就在讨论“收入倍增计划”,呼吁普惠式大幅度增加国民收入,由于政策不到位,效果不彰。金融危机爆发后,有经济学家建议向国民“发红包”,直接拉动国内消费,但也有人把它当戏言。现在,中央政府发出减税信号,意味着“官民”共识形成,只待具体政策出台。

    国民收入由“国”向“民”转移自然要减税,其结果是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近几年来,政府采取了若干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减税,既然政府有所让予,老百姓自然会有所收获。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减税往往使政府有“切肤之痛”,而摊到每个居民和家庭头上,大家受益有限。比如,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收入增加了一点,但很快农资涨价了,农民得到的那点实惠被抵消了。相对于持续上涨的物价、房价、油价,就很不值得一提。想拉动内需,减税可谓杯水车薪。

    显然,要真正藏富于民,减税只是第一步。真正想藏富于民,我们不妨问:老百姓已经到手的钱哪里去了?答案是买了房子,交了学费,付了药费手术费。如果能够让他们在这几个项目上少花钱,老百姓不就宽裕起来了吗?

    这涉及税收由“上”向“下”转移的问题。现在中央在税收分配中得大头,而中央财政除一部分用于转移支付,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生产性项目投资。地方政府得小头,却承担着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职工医疗保险的主要出资责任,同时还要大举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财政拮据的结果,以前是让学校高收费,现在是炒地皮,然后房价畸高,然后老百姓荷包瘪了,最后是内需不振。

    目前,国家正在想办法遏制房价上涨过快,这意味着政府已经承认,房价畸高影响居民其他消费。如果把它视为藏富于民的问题,我们就不能满足于技术性手段,仅仅依赖金融政策。高房价的根源是地方政府面对发展缺钱花,于是推高地价房价,间接拿走了民众的国民收入分配所得。

    要真正地藏富于民,现实的选择除了减税,还要让税收由“上”向“下”转移。中央与地方之间,应当达成一份税收分配的新协议。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