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偏见来自你的傲慢
这不是故意的“恶搞”,而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人们总以为许多新事物的出现,可以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个人维权的方便,但事实并非如此。犹如网络的出现,公众可以“问政”,政府也可以“施政”,但是所谓“积弊难除”,使得如“市长信箱”、“投诉电话”、“网络发言人”这些都流于“看上去很美”的境地。正如众多网友列举的,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傲慢回应,不过是把现实中的官腔移到了网络上。
这种傲慢,久已有之,公众其实早已习惯,只是复制到了网络上后,更让人气愤罢了。公众本以为有了网络、博客这些新的监督形式,可以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可现实却是“新瓶子里装旧酒”,人们面对这样的现实难免会大失所望。
好了,既然“你”一再的傲慢,那么“我”免不了会继续对你保持偏见:“被就业”、“被幸福”、“被雷倒”这样一系列“被”字,不是单纯的调侃和无奈,更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不要怪公众过于敏感,其实很多时候是“你”太过于钝感。不要责怪“我”的小题大做,难道那些“开胸”和“断指”之类的事情,仅仅是为了争个人一时之意气不成?要知道,“我”的偏见来自“你”的傲慢。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要求政府与公众、单位与个人可以平等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那样高高在上的姿态,只能是形成更大的隔阂,刺激公众的不满,刺激社会某种激愤的情绪。
就在有关“市长信箱”的热议尚未平息之时,“郑州大学考研被指泄题”也有了新的说法,校方声称“博主发的只是教材目录,不算泄题”,因此举报“与事实完全不符”。提前“猜中”13题,这样的“神算子”只在传说里才有。而以考研学子的智商,非得要将试题与答案公布才算是“泄题”不成?校方如果不是强词夺理,就是装傻充愣了。
但是这样的“傲慢”,只能带来更多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