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谈沈浩
沈浩精神成为我的“导师”
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 张岱松
这段日子以来,一个名字时常回荡在我的脑海——沈浩;一种精神让我刻骨铭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对工作能如此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换来一个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禁令我陷入沉思:是什么源泉让他有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什么理想支撑着他毫不退缩地大步前行?
我是一名出版行业的编辑人员,自问与沈浩比起来,我的工作环境要好太多太多,我的工作强度也比他小得多,但我对待工作、生活、他人的想法,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却与他有着如此大的差距。研究生毕业后,我参加工作快两年了,但直到看到沈浩的事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人生可以如此精彩,平凡的事业可以成就如此崇高的丰碑。
沈浩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所作所为所思却成为我探索人生价值的最大动力,他的精神成了我的“导师”。沈浩让我相信,在农村基层都能成就一番事业,在我现在的岗位上,只要我努力奋斗、敢于付出,必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要学习沈浩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的精神,真正履行自己作为一名编辑人员的职责。出版工作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工作,承担着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承载着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等种种重要功能。因此,在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自身的政治觉悟、培养自己的精神文化修养,努力使自身的编辑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如此方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编辑”。
沈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将成为指引我的一盏明灯。作为一名编辑,为读者提供一本本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形式多样的图书,是我工作的目标。一本好书能起到激励人、鼓舞人、塑造人,甚至改变人一生的积极作用,而一本坏书却只能使人消沉、使人颓废。因此,在编辑工作中,我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读者读到真正的“好书”。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沈浩的一生是壮丽的,这种壮丽并不会随着他肉体的消逝而湮灭,相反,它将成为激励我辈无畏前行、戮力而为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