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之前在干啥 来到军营就是兵
你新兵我新兵,大家都是普通一兵
面对大批大学生新兵的到来,部队从上级到下级、从机关到基层都十分重视,及早谋划、制定了管理教育大学生新兵的一系列办法。从新训骨干培训内容到教育提纲的准备,再到管理措施、训练计划的制定,也大都把焦点对准大学生新兵。各级领导调查了解新兵工作,也总是先问有多少大学生,单找大学生士兵座谈。在入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孙玉极就参加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座谈会,在各种场合频频亮相,而他所在新兵一连一排三班的其他新兵却没有露脸的机会。
一些新训骨干更是对大学生新兵另眼看待、关爱有加。参加重要活动,首先想到他们;处理实际问题,优先考虑他们。各级对大学生新兵的“关心”,不免让其他士兵忧心忡忡。
新兵六连二排三班新兵白福雪一脸愁容,他向前来调研的团领导坦露心迹:我们一忧领导偏心,以后会把更多锻炼的机会给大学生新兵;二忧出路变窄,大学生士兵成了“强势群体”,我们将来想考学文化低,想提干迈不过门坎儿,想学技术、转士官没机会。三忧政策不公,国家和军队已经出台了那么多针对大学生士兵的优惠政策,并且有继续加大政策倾斜的趋势,同样是在部队牺牲奉献,大学生是来“得实惠”的,我们却是来“尽义务”的。这种担心在其他新兵中有很大的市场,甚至还波及了老兵连。
四川籍战士崔玉龙本来有今年年底转士官的想法。去年年底被评上了优秀士兵的他,看到大学生士兵快速增多和部队对大学生新兵投入的极大热情,便悄悄地让在广东打工的表哥帮着联系工作,准备年底退伍,并打电话劝学历低的朋友和同学不要准备明年参军了,说部队只有大学生士兵才有出路。
一边是生龙活虎的大学生新兵,一边是情绪低落的其他新兵。此事引起了团党委的关注。
他们开会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大家在讨论中形成共识:面对大学生新兵入营给部队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这一新生群体,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由大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本也无可厚非。但同时也要看到,今年大学生新兵毕竟占了还不足兵员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新兵还是那些只有高中、中专甚至初中学历的非大学生新兵。过分渲染和强调大学生新兵的特点和优势,不仅让大学生新兵难以承受、压力倍增,还有可能导致其盲目乐观,效果适得其反。而且这种做法也会使其他士兵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就是再努力也没有大学生新兵进步快、有前途,慢慢产生消极心理。
为此,他们立即召开带兵干部骨干大会,教育引导一线带兵人淡化学历界限,避免在新兵中造成“你优我劣”的感觉。随后,团里出台不得言语刺激非大学生新兵、不得在工作中区别对待、不得过分关注、宣传等“十个不得”,在新兵中叫响“入伍即是好兄弟,当兵何分你我他”的口号,最大限度消除“大学生帮”、“普通士兵帮”等现象。
为了帮助其他新兵燃起信心之火,他们通过观看录像、阅读报纸杂志等方式,组织新兵学习被中央军委授予“新一代模范士兵”荣誉称号的向南林等先进典型事迹;让团队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11名低学历士兵走上新兵讲台,介绍自己依靠苦学苦练提高能力素质的成功之路;安排干部深入新兵连介绍有关政策,让大家认识到所有士兵都有提干的机会,并不存在“有你没我”的问题;大力倡导靠素质立身,凭成绩进步,当训练尖子吃香、做训练标兵光荣,让他们感到不管是谁,只要干好了,同样能进步、有前途。
个体之间有差异,战友情谊无界限
这个团今年入伍大学生新兵占到总数的16%,这个群体明显地表现出了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观念开放、行为方式前卫等特点。此外,他们还在一定程度上觉得其他士兵“土气”,对其存在着戒备、轻视等心理。而其他士兵也觉得大学生士兵不够讲义气,难以友好相处。在座谈中大部分其他士兵谈到,他们与大学生士兵缺少共同语言,找不到交流的话题,有时连电视都看不到一块。政委谭云先就此作出判断:今年的新兵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引导好了可以取长补短、水乳交融;处理不好容易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事情的发展果真如此。来自湖南科技学院的孙晓中,是新兵一连一排三班里唯一的大学生,年龄比最小的战友大7岁,刚满20岁的班长还比他小3岁。看到战友们毛茸茸的胡须、满脸的稚气,小孙心里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一次看电视时,听见主持人说“你out啦”,一位战友不解地问坐在身边的小孙:“‘你out啦’是什么意思?”小孙顿时笑出了声:“这个都不知道,你真是‘out’到家了!”结果,这名战友气得好几天都没和小孙说话。
小孙爱学习,没事就抱着一本英语书躲在一边“啃”。半个月过去,他连班里10位战友的名字还叫不全。班长提醒过他好几次,要注意与战友的关系,他也没往心里去。一天,班长让他带着战友去打扫卫生。结果没有一人听招呼,小孙独自把活干完后,找到班长提意见。
班长在批评那几名新战士的同时,也找小孙谈起了心:“一个巴掌拍不响。把自己的学历作为骄傲的资本,远离战友,长此下去,你就会成为一只‘孤雁’。”
班长的话点醒了小孙,小孙越想越明白: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战友间只有平时和谐相处,将来上战场才能生死与共。从那以后,小孙有了很大的改变。看到战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会主动上前相帮;发现谁有个头痛脑热,他会主动嘘寒问暖;战友打牌、下棋,他也经常上前凑凑热闹。慢慢地,大家不仅接纳了他,而且从内心深处认可了这位“老大哥”。
如今,小孙已连续两周被班里的战友评选为“好同志”。他在新兵感悟征文中写道:“只要忘记大学生身份,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就一定能在军旅之路上实现人生跨越。”
新兵班长做好孙晓中思想转变的案例,坚定了团党委下决心处理好大学生新兵和其他新兵关系的决心和信心。于是,他们请来老领导、老战士讲战争年代战友生死相依、携手杀敌的传统故事,在新兵中广泛开展“战友情、战斗力”大讨论,让大学生新兵和其他士兵认识到部队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战友是携手前进的亲兄弟。只有平时用真心去尊重战友,动真情去关心战友,才会赢得战友的信任和友谊,才能在未来战场上生死相依,战胜敌人、保全生命。
现在,全团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新兵被大家推荐为班里的副班长和思想骨干,接近总数的80%。
特长才艺很重要,成长成才都需要
新兵入营不久,团长金刚在网上收到网名为“郁闷一兵”的战友的帖子:“新兵连有个大学生士兵写作班,16名大学生新兵利用业余时间坐在学习室‘吃偏食’,而其他新兵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金团长顺藤摸瓜,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新兵中有80%以上的拥有国家承认的等级证书,涵盖了英语、计算机、钢琴、医师、会计师等;有96%的大学生新兵有写作、摄影、歌舞等爱好,并且绝大多数会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才干。一时间,大学生新兵成了军营闪亮的“小明星”。而其他士兵特长优长的劣势日趋凸显,自我展示意识也与大学生新兵存在一定差距,有时候想表现一下也找不到舞台,因此担心自己的欠缺难以弥补,将来更难找到显山露水的机会。
“特长才艺很重要,成长成才都需要。”在新兵教育管理部署会上,金团长鲜明地指出:“大学生新兵和其他新兵、有特长有才艺的士兵和无特长无才艺的士兵一样重要,都是部队这个大家庭的一员,都有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每个带兵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为促进共同提高,团里安排专人对其他士兵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测试,根据各自情况进行“成才设计”,开办了“文化夜校”,补办了高等院校的函授、刊授学习手续;充分发挥大学生新兵的文化知识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互教互学活动,安排100余名大学生新兵、80名高学历带兵人为其他士兵传授知识技艺,帮助所有士兵共同学习进步。
搭建各种才艺舞台,人人都有展示机会。为了让大学生新兵与其他新兵融合到一起,乐在一起,他们修改了业余文体活动计划,各个新兵连自行专门为大学生开设活动项目,增设了PS处理情趣小组、hip-hop音乐小组和“托马斯”街舞队等6个兴趣爱好小组,并定期组织活动,让大学生新兵和其他新兵在和谐环境中实现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