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钢团组织变“配菜”为“种菜”
在他的印象中,前几年,涟钢团委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轰轰烈烈,网络上有形,电视中有影,报纸上有文。经过一番考察后,张友陵发现,涟钢的团干部依然在忙忙碌碌,只是不再忙活动了。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涟钢共青团工作也在悄然转身。“现在企业团的工作决不是‘活动活动再活动’,团干部也不应该是疲于奔命的活动家。”涟钢团委书记蒋俊说,“市场是企业的环境,企业是团工作的环境,团工作要想不被边缘化,就要主动融入企业价值链环节,变过去的‘配菜’为‘种菜’,一级一级主动寻找团组织的核心业务,多做基层和基础性工作。”
在涟钢团委的工作辞典里,有“三不”:没有效益(包括人才、经济、社会效益)的工作不做;没有青年群众基础的工作不做;没有围绕企业党政中心的工作不做。
全力参与青年基层培训工作
一个周五的晚上,涟钢质量检验中心团委书记潘小燕悄悄去质检中心看了一下,看到的场景令她眼前一亮:“楼上太热闹了,挤满了年轻人。”
“没想到团员青年会自己主动去学。”潘小燕说,质检中心团委每周一、三、五下午都有培训,请老技术员上课,团员青年有时间就过来听,大家热情非常高。
青年专业化小组遍地开花,青年轮流备课授课,青年自主轮岗培训……涟钢团组织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全力做企业青年基层培训工作的参与者。”蒋俊带团干部到下属二级单位一家一家走访,与单位负责人交流;一次次到车间班组,了解青年需求。团的工作思路在蒋俊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蒋俊认为,企业团组织也有一个核心业务的选择问题。企业团的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以前涟钢团委投入了较多资源和精力在文体和娱乐活动的组织上。“现在,要从这些领域退出、转移,退出是为了集中资源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核心业务;转移是向基层团支部转移,让活动‘活’在基层,影响更多青年。”
对基层培训工作的紧迫性,涟钢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焦国华感触很深。据他介绍,涟钢正在建设许多合资新厂,新厂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需要大量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青年。“企业团组织参与培训工作,摸到了企业发展的脉搏。”他说。
爱玩是年轻人的天性,基层团组织不组织“大家玩”,会不会失去凝聚力?涟钢冷轧板厂团委书记张俊介绍说,针对这个问题,团组织组建了各类青年兴趣协会,文娱活动就承包给协会,团委则主要抓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业务。
“培训改变了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涟钢炼铁厂三烧车间主任杨重明举例说,2009年年初,技术员刘志华很内向、情绪低落,烧结工艺专业化小组成立后,让他去给青工上课,交给他课题去研究,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为企业团组织提供“服务包”
“搞专业化小组,不是为了给领导看,而是为了自己。”涟钢一炼轧厂电气专业化小组组长钟新建第一次给小组成员上课时开门见山地说。
青年专业化小组是涟钢团组织开展基层现场培训工作的有效载体之一。这一项目来自基层创新,蒋俊在一次调研中发现了这一工作项目,觉得很有新意。于是,他借鉴检修中心专业化的工作经验,听取团干部、一线青年的意见,最终推出了青年专业化小组项目。
截至目前,涟钢集团相继成立了近50个青年专业化小组,主要有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课题攻关3种类型。
曾经有一段时间,涟钢冷轧板厂生产的副产品氧化铁粉卖不出去,库房堆得满满的。当时,该厂轧钢作业区技术员、24岁的马觉主动请缨。“如果达不到目标,我辞职,去扫马路。”他向厂长陈兴国立下军令状。马觉带着一个小组连续3天3夜在现场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查找原因,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氧化铁粉质量提高后,销路顺畅起来,为公司创效2000万元。
面对团组织授予的“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现在已是作业区值班作业长的马觉说:“团组织的激励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我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如今,他还担任轧钢技术专业化小组副组长,给小组成员授课,指导一个10多人的课题组攻关极薄规格的板材轧制。
除青年专业化小组外,团工作标准化手册、团工作项目化运营管理模块、两级委员(扩大)集体学习制度、“三个一”(一次安全点检、一个案例制作、一场模拟听证)安全活动等成为涟钢团委提供给企业团组织和青年的主要“服务包”。
除承担集团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和参与基层培训项目外,涟钢团委一般不组织大型活动,平时主要工作就是研发“服务包”,为基层团组织提供工作“模块”,制定标准,进行评估,指导基层开展工作。涟钢炼铁厂团委书记罗恩波说:“通过这些模块参与单位的中心工作,可以吸引政策和资源配置,得到单位领导的支持认可。”
让更多青年受惠
“2009年4月1日,轮岗培训。我的工作岗位从水泵工到化验工,虽然为期只有两个月,但是我会好好学。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这是涟钢双菱实业有限公司自来水厂青工刘玉娟培训工作日志中的一段话。
自来水厂团支部书记肖新建的点子多,他看到厂里人才出现断层,就争取厂领导支持,对每个青工实行轮岗培训。有一天,双菱实业公司经理宋志国想检验一下轮岗培训的效果,就叫来一个汽车司机开泵,没想到,那位司机按照流程操作,顺利把泵启动了。
此外,涟钢团委还搞起英语培训项目,由公司出资,青年自愿参加,结果有500多人报名,近400人参加培训。培训的师资则从“英语应用竞赛”中选出,竞赛成绩优秀者进入涟钢专业人才库,团委聘请优秀选手进入公司英语专业化小组做兼职培训师。普通话培训项目也吸引了100多人报名。
“这些普惠项目在青年中反响都很好。”现在也成了兼职英语培训师的双菱实业公司团委书记邓智园说。
涟钢团组织是典型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公司团委办公室4个人,下设基层团委26个,团支部180个,团员1486名,35岁以下青工8640人。在这种结构中,工作重心下移,更多项目得以普遍开展,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从中受益。
“共青团组织发掘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人。在管理、生产经营领域,年轻人逐步成为主力,挑起大梁。有的关键生产线的首席工程师、首席作业长只有二三十岁。”涟钢集团总经理郑柏平说。
“现在团的工作不再是‘体外循环’,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部分。青年的个体发展与企业的整体发展通过团的工作得到有效衔接,从而促进了企业与青年的共同发展。”涟钢集团党委书记张怡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