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月1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学·法治社会

别打着农村孩子的旗号反对高考改革

谢小庆(北京语言大学)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1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仔细阅读了《中国青年报》1月5日、6日关于高考改革的两个整版的文章,我有一些不同观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1998年我曾在杂志撰文说:“承担责任的大学校长们争得招生权之日,就是应试教育寿终正寝之时。”近年来,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校长对争取招生权有了积极性。几年间,行使“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已经从22所扩大到80所。2006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启动了“破冰之旅”,通过面试录取部分考生,部分绕开了高考。2009年,清华大学、中国科大等5校宣布举行招生联考。北大、川大等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武汉大学允许高一、高二学生参加自主招生面试。为了争取高质量的新生,大学校长们积极争取招生权的可喜局面已经出现。

    在这种可喜的局面中,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说这些改革“基本与农村考生无关”,“对农村的孩子不利“。我认为,这种论调是完全不能成立的。打着农村孩子的旗号反对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毫无道理。

    大学中农村孩子比例下降是事实。这一事实是发生在高考“岿然不动”的情况下,而不是高考改革造成的。引起温总理关注的“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下降”的问题,并不是高考改革的结果,而是僵化、陈旧的高考制度造成的。1972年大学恢复招生,在1977恢复高考之前,大学中农村孩子的比例很高。如果真是想为农村孩子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就应该主张取消高考,而不是反对高考改革。

    必须想清楚,考试是追求效率的工具,考试所追求的并不是公平。多数情况下,考试都会造成社会的不平等。今天,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不允许在小学和初中入学中采用考试,为什么?就是因为考试就损害了每个儿童与生俱来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损害了每个儿童都应平等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尽管我本人是靠考试吃饭的,这种禁止小学、初中招生考试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我的“饭碗”,但我一直是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坚决支持教育部禁止小学、初中入学考试的政策。为什么禁止考试,就是由于考试导致不平等。

    我反对在小学、初中采用入学考试,却支持在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招生中采用考试。支持采用考试,主要是出于提高教育效率的考虑。借助考试,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可以提高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的效率。1977年恢复高考以前,我们已经得到了反面的教训。由于取消了招生考试,大学无法“因材施教”,教育效率难以提高。

    30年前,我们为什么要恢复高考?显然是为了“效率”而不是“公平”。与原来的“推荐方式”相比较,考试方式明显有利于城镇居民而不利于农村居民。与“推荐方式”相比,恢复高考以后城镇居民的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明显提高。

    科举考试是一种形式上非常公平的考试,许多保证考试公平性的措施今天都很难做到。例如,科举的“单间”施测,进场搜身,誊录(为了避免阅卷人根据笔迹作弊将所有答卷全部重新抄录),等等。但是,形式非常公平的科举却遭到近代几乎所有进步思想家的批判。在朝野的一片声讨声中,清廷终于在1906年取消了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为什么遭到进步人士的攻击?科举为什么最终被“改革”掉了?并不是由于科举不够公平,而是由于科举没有效率。清廷是迫于“文无经世致用之臣,武无统兵御敌之将”的局面,迫于“圣阙涂炭、祖陵震动”的局面,才取消了科举。

    我们必须想清楚,我们今天进行高校招生多元化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公平,而是像百年前废除科举一样,像30年前恢复高考一样,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

    我们今天进行高考改革,第一是为了保证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是为了挽救教育的“传道”功能。第二是为了改变青少年的普遍厌学状况,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发展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对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重负下解放出来,是为了使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正心修身”,是为了使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格物致知”,是为了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

    农村的孩子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得到更多的机会。这应是积极推动高考改革的原因,而不是反对高考改革的理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