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月1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思想者

中国道路:一道引人瞩目的变革景观

——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百人工程”学者论坛侧记
■吴亦然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1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全世界都在关注、谈论中国道路,在一定意义上,中国道路可概括为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体制。这条道路不仅涉及了世界历史全球化潮流,而且以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核心重塑了当代中国的面貌。中国快速增长的物质财富和日趋完善的政治文明,不仅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了蓬勃生机,而且在社会主义史乃至在整个人类史上都是一道引人瞩目的伟大的变革景观。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神,近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在京举行。来自首都高校的6位“百人工程”学者,围绕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的主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视野、历史文化、法制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等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做了精彩阐述。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道路

    当世界开始热议“中国道路”的时候,世人更在思考:全球化和中国道路是什么关系?如何把握中国道路未来的历史命运?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张胜军教授认为,在国际视野下,中国道路具有与生俱来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离开这一点,就难以解释中国道路,何以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也无从把握中国道路未来的历史命运、未来方向和严峻挑战。

    “历史上的中国曾经长时期处在封闭的政治系统。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新中国,彻底打破了中国历史循环往复的怪圈。从此中国的历史再也不是圆圈式的,而是和世界历史的兴衰逻辑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张胜军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全球化浪潮几乎同步。全球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趋势,发掘了额外的潜力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活力。由于这一客观进程,生产成本节省了,世界资源配置优化了,科学、技术和文明成就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历史性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因此,没有全球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道路”。

    张胜军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脱离国际背景越来越难以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统计表明,对许多国家而言,现在世界市场已经不能被看作国内市场的补充,而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它在现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与国内市场的作用相提并论。全球化是在新的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中、在人的新的创造潜力中,逐渐获得自己的经济基础。中国的发展道路就是这样一个开放和拥抱世界的历程。

    中国道路与文化的选择

    在坚持中国道路过程中,如何发展传统文化?怎么选择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呢?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杨生平教授分析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的话题就有三次大的争论,一次是1980年代文化激进主义,一次是19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现在正在起影响的应该是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的崛起。

    杨生平认为,对传统文化地位与作用问题的分析,必须有宏观视野与历史维度。由于民族国家是全球化过程中和世界历史中相当长时期的主体存在,因此,要保证民族国家的生存必须保证民族国家的文化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失去了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主权。

    但是他同时指出,对传统文化必须“超越式继承”。所谓“超越”,就是要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进行意识形态和现代生产方式的整体改造,给它输入符合时代性质与时代特征的文化价值内含。传统文化融入中国道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根据时代性质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并且具体结合中国实际的渐进式的过程。

    杨生平强调,当前既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现象,也要谨慎对待后殖民主义文化。后殖民主义文化,从文化的角度看是讲,东方在东西方文化交往关系中的边缘性和西方文化霸权对东方文化的渗透。但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把西方的东西都看成殖民主义文化,也不利于当代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道路

    商品货币资本关系作为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当代世界的基本逻辑,这一逻辑的深度和广度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早已今非昔比。然而,在当代世界,一个强有力调控的规范发达的资本市场,为什么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和强大的必然要求呢?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敬东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文化是资本逻辑。资本具有驾驭现代经济和社会运动的魔法般的力量,同时也为现代人类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与生态灾难。资本运动是现代性问题的基础根源,在资本进入系统经济的生命和灵魂这一客观法则面前,我们需要的不是消灭市场体系的唯伦理主义,而是穿行在历史与伦理的张力结构中保持批判与建设的双重逻辑。这是推进中国道路所应当坚持的理念和实践抉择。

    他指出,面对现代性的矛盾悖论,断然拒绝不是我们的选择,抽象认同也不是我们的出路。现代性的辩证本性要求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反思和重建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动方式,推动历史理念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变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合理定位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方法论和哲学范式,创造性地运用这一理论,我们就有可能揭示近代以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变革之谜。

    刘敬东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些强有力的政治话语表明,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意识形态。那么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究竟是什么?当代世界的发展逻辑表明,市场经济是发展得以可能的基本经济形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历史性地变革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以开放政策引进外来资本,赋予本土的民营企业以合法地位,培育壮大了中国的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此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充满生机。这是中国道路的基础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巨大勇气变革历史、开辟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精彩篇章。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