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团建初现星火燎原之势
因地制宜,风生水起
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梅泾村硕士村官吴晓琛感到,兼任村团干部并不轻松。“刚入村时,我发现领导精力主要放在经济和民生方面,一时还顾不上团的工作。有一次,村里组织义务献血,指标为19个全血献血、3个成分献血。我主动请缨宣传义务献血和入户动员,最后共有42人全血献血,6人成分献血。”从此,吴晓琛带领的团支部赢得了村党支部领导的支持,工作风生水起。
2008年冬,金融危机阴霾笼罩。“当时村里100多个青年下岗,村团支部调查收集青年信息,在村服务大厅、人流量较大的梅泾商贸城市场,设立登记站,为青年推荐就业岗位。同时,我们向党组织寻求支持、了解企业需求,为村企合作搭建平台。”在吴晓琛等的帮助下,本地一家风电厂答应为100多名青年提供就业岗位。
在赢得党组织的支持和青年的信赖后,吴晓琛实施了“团旗飘扬在农村——村级团组织凝聚力提升工程”项目,顺应当地实际,建立了6个农村团支部、3个新经济组织、两个新社会组织、两个青年自组织和两个流动青年团支部,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村团总支。
团无锡市委书记蒋蕴洁说,无锡正扩大战果,将在党建带动下,在2010年实施“一村官一团建项目”工程:一是数量提升,由大学生村官到团任职——新增村级团干部300名;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指导1家村里的“两新”组织建团,新增“两新”组织建团单位近1000家。二是质量提升,建立包括农村在内的无锡基层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全市基层青少年基础信息。
提供服务,再建组织
江阴市长泾镇和平村大学生村官徐娜在着手农村团建后,进行过一次调查。村里民营企业家坦率地说,你来这里建团,我要花钱花时间;青年人坦诚地说,干了一天活,还要参加团活动,没那闲工夫。
徐娜针对这两条,提出“先服务,再建组织”,“活动先覆盖,组织再覆盖”,做法上实行“两变”:从要求企业和青年做什么转变为自己先为他们做点什么;从要求青年参加转变为吸引青年参加。
他们发起了“与企业同命运”的青年演讲比赛,吸引青年参加,并得到企业的支持;节日快到了,他们为外来务工人员返乡提供团购车票的服务;他们还争取到村里的文体活动设施免费向青年开放……付出终有回报,村里两家汽摩配件非公企业的团组织建起来了。
先为青年民营企业家提供服务,再着手建团,成了苏州、无锡促进非公经济组织建团的一条共同路径。徐娜发展民营企业家加入青年商会,让他们的交流和社会联系多了一个体面的平台,这也成了非公团建的助力。现在长泾镇较大规模企业基本都加入了镇青商会。
徐娜还在非公企业中挑选文化程度较高、流动性较低的青年会计为团情联络员,向团组织和企业通报团情和青年信息。现在,徐娜所在的江阴和平村团支部已升格为团总支,成为共青团在当地的“桥头堡”。
开拓新兴,挺进盲点
2009年3月,经过竞选,2008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生村官张皓,成为苏州太仓经济开发区集宿区团工委书记。集宿区是外来务工者集中住宿的出租公寓楼群所在的小区,青年居多。以前集宿区曾是一个团建盲点。
“这些外来青年都是太仓建设的有功之臣。”张皓开始组建集宿区的团支部,“我们分别在集宿区楼宇间设立统计点,去几个大企业收集已登记材料,参考开发区团委登记材料,掌握在此住宿的团员信息。”近一个月后,集宿区建立了四大楼宇团支部,选出委员12名,对外来务工团员形成网络化团建覆盖。
组建团支部后,张皓和他的团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体现青年特点的文体活动:独唱比赛、篮球赛、冬运会。“我们还外聘了舞蹈老师,组建了集宿区舞蹈团,创办了内部刊物,向集宿区青年传播最新劳动用工法律、规定,维权知识和用工信息,并让青年了解更多更新的太仓发展动态。”
江阴市长泾镇和平村把团建推到了“虚拟世界”——团总支旗下有一个网络团支部。大学生村官到村后,建团出现了单独建、联建、依托建、区域建等多种形式。大学生村官太仓城厢电站村薛丽、江阴周庄沈镭、太仓黄黎等,还分别把推优入党、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等团的优势工作品牌,注入农村团建。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江苏大学生村官在下派后,兼任村团干部的有9005人,完成村级团组织有形化阵地建设4284个,新建新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的团组织2132个,新建专业协会、行业合作社的团组织527个,其他类别团组织304个。他们覆盖了200058名团员,开展活动9481次,参加活动的团员青年达242654人。
团江苏省委书记练月琴说:“大力选拔大学生村官担任基层团的干部,为配齐配强基层团组织领导班子、解决农村基层团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提供了人才保障,对于全面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报南京1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