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月19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法治社会

周立太:为农民工打官司犹如炒股,我被套牢了!

李洁茹 本报记者 武欣中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19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从2007年发表博文《又有一群“狗日的”跑了》开始,周立太一直没有停止对不讲诚信的农民工的谴责,说起差不多500万元的律师代理费无法收回,他连用了好几个“寒心”来形容自己的感受。1月17日,刚刚出版首部个人传记《从底层滚出来:文盲周立太何以名值千万》的周立太做客深圳劳务工博物馆大讲堂,在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中,他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来说拖欠他律师费用的农民工是“不守规则”的人,但他随后又表示,“死了也要为农民工打官司”,原因是,“为农民工维权犹如炒股票,我被套牢了”。

    深圳劳务工博物馆位于农民工聚集地宝安区石岩街道,“我为什么来到在石岩的劳务工博物馆搞讲座?因为十多年前,我在深圳接的第一个劳务工案子就在石岩。”周立太用铿锵有力的重庆口音开始了他这场主题为“劳务工维权的喜与忧”的讲座。这场讲座吸引了附近100多位农民工到场聆听。

    周立太被称为“农民工律师”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他多为农民工打维权官司,另一层则是他自己的农民工的身份。出生于重庆市开县五通乡一个农民家庭的周立太,仅读过小学二年级,1980年至1983年期间他曾在湖南省安乡县的一个砖瓦厂打工,打工期间自学法律,1986年取得律师资格。

    从1996年5月1日到深圳办理第一个农民工工伤赔偿案件,周立太和他的律师事务所先后受理全国各类农民工维权案件一万多起,而让周立太名声大噪的是在2001年他代理吴雪等56名中国女工被韩国企业老板非法脱衣搜身的案子。

    然而,周立太绝对算得上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2007年,一篇题为《又有一群“狗日的”跑了》的博文,让周立太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为农民工鞠躬尽瘁维权的他,反过来又骂拖欠律师费用的农民工为“一帮畜生”。3年后的今天,他仍然在公开场合重提这篇文章,强调这些农民工是“不守规则”的人。

    他用略带愤怒的口气,举了个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青海省的一个农民工辗转深圳、重庆等多个城市找到周立太打一个维权官司,胜诉后,法院判资方赔付了68万,但拿到钱的这个农民工却没有支付分毫律师费,“我们的人去青海收钱,他反过来组织当地人打我们。”

    “周立太仅仅是个律师,不要把周立太神话了”、“在网上找得到关于我周立太的几万条新闻,但在银行却找不到我周立太的一分存款!”两个小时的讲座,他花了近半个小时来表达自己对这一现象的愤怒和无奈,激动的时候甚至飙出几句地道的重庆脏话。

    周立太解释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客观原因是对农民工的赔偿金多直接打入其账户,但农民工最大的特点就是来自天南地北,一些人收到赔偿后就跑掉,让他无处讨债。而更深层次的主观原因是农民工群体缺乏一种合约意识。“我曾经说过,农民工社会是一个游民社会,这是一个不讲规则的社会,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农民工必须讲规则。”

    他甚至苦口婆心的分析不讲规则的危害性,认为这不仅影响了社会整体的法治进程,还挫伤了律师给农民工打官司的积极性。“这样的社会是不和谐的,让人寒心的。”

    既然如此寒心,是否想过不再为农民工维权呢?周立太话锋一转,坚定的说“到死也要为农民工打官司。”如此坚定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对农民工容易被伤害以及维权之难的切身感受,另一方面,周立太表示为农民工打官司犹如炒股票,“被套牢了。”

    从1996年第一个农民工案子开始,周立太在15年接手了上万个农民工案件,这让他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案件一桩接一桩,找上门的农民工从未断过,每一桩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案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张三跑了,并不代表没打完的李四会跑。一个案子在诉讼过程中,又会有新的案子出现,一环扣一环,一桩又一桩,停不下来。”

    讲座中,周立太还提到,金融危机对以出口为主导的珠三角经济有较大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大量企业倒闭,但他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损害农民工的利益。虽然总的来说,深圳在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等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对金融危机中出现的损害农民工利益的新现象要引起注意,包括企业不再支付加班费,不按时缴纳社保致使农民工被迫辞职,而且,一些企业倒闭后,政府垫付了部分员工工资,但在后期财产拍卖处理时并未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利益。

    讲座结束后,劳务工博物馆主任宁建文向记者透露,博物馆正在与周立太协商,想把他多年积累下来的案子做成展览,如果资金充足,馆楼还专门拿出一层来做展室,目的是为更多的农民工维权提供案例参考。对宁建文的这一动议,周立太甚是兴奋,他说,如果这一想法能实现,“不仅会震惊中国的,更会引起世界的关注”。

    本报深圳1月18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