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月19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牺牲公平的教育也一定会牺牲效率

汪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19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别打着农村孩子的旗号反对高考改革》一文中,作者谢小庆开门见山地写道:“仔细阅读了《中国青年报》1月5日、6日关于高考改革的两个整版的文章,我有一些不同观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中国青年报》1月18日)

    谢小庆的观点是“考试是追求效率的工具,考试所追求的并不是公平”。因而,他反对打着农村孩子的旗号反对高考改革。而我认为,牺牲公平的教育肯定也是牺牲效率的教育,如果大学包括名牌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那这样的教育肯定出了问题。

    谢先生说:“30年前,我们为什么要恢复高考?显然是为了‘效率’而不是‘公平’。与原来的‘推荐方式’相比较,考试方式明显有利于城镇居民而不利于农村居民。与‘推荐方式’相比,恢复高考以后城镇居民的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明显提高。”也就是说,他认为“文革”期间的推荐制度是一种比较公平的招生制度,只是效率不高而已。

    仅从农村学生的比例看,推荐制度似乎比较公平。但当时能被推荐上大学的大多是干部子弟,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要进大学极难,特别是所谓出身不好的孩子。著名记者范长江的儿子范东生在回忆当年的改革时就说:“当时心里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当时他的父亲尚未平反),但是事实证明,这个高考制度给青年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而不是看你出身怎么样。”

    同时,谢先生认为:“大学中农村孩子比例下降是事实。这一事实是发生在高考‘岿然不动’的情况下,而不是高考改革造成的。引起温总理关注的‘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下降’的问题,并不是高考改革的结果,而是僵化、陈旧的高考制度造成的。”既然谢先生认为大学中农村孩子比例下降是僵化、陈旧的高考制度造成的,那符合逻辑的结论应该是通过高考改革,农村孩子比例应该上升。可仔细阅读谢先生文章,得出的结论似乎是高考改革是为了提高教育效率,可以不必考虑农村孩子在大学中的比例。

    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差别,并不在天分而在后天所受的教育。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即使考分低一点,即使现在去面试没有出色表现(说普通话没城市孩子好,英语口语没城市孩子标准,知识面比城市孩子窄),如果能让他们进入高校,同样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可由于教育制度有问题,很多农村孩子被关在大学校门之外,这既不公平,也影响了效率。

    最后,我想引用一个德国人的话作为文章结尾:“中国的高考需要改革,但是万万不能这样改革,不能动摇公平的基础”,“那些农民不仅仅是个数字,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有才华,也有理想。他们可以不满足自己的理想,但是国家一定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哪怕这个理想很遥远,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公平的渠道,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